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研究 | 第12页 |
1.2.2 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分析 | 第12-13页 |
1.2.3 操作风险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1.2.4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框架结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页 |
1.3.3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相关理论回顾 | 第17-26页 |
2.1 操作风险的定义、特征及分类 | 第17-20页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第17-18页 |
2.1.2 操作风险的特征 | 第18-19页 |
2.1.3 操作风险的分类 | 第19-20页 |
2.2 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控制论 | 第21-22页 |
2.2.3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2页 |
2.2.4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2-23页 |
2.3 银行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6页 |
2.3.1 目标一致 | 第24页 |
2.3.2 内控不完善将导致银行发生内生性操作风险 | 第24页 |
2.3.3 健全内控制度是防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 | 第24-26页 |
第3章 基于内控下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研究 | 第26-35页 |
3.1 国内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特征及管理现状分析 | 第26-31页 |
3.1.1 银行业操作风险特征分析 | 第26-29页 |
3.1.2 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3.2 内控视角下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3.2.1 内控架构有缺陷,操作风险认识有偏差 | 第31-32页 |
3.2.2 内控文件化,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2页 |
3.2.3 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操作风险控制不及时 | 第32-33页 |
3.2.4 内控制度执行不力,操作风险管理职能分散 | 第33页 |
3.2.5 内控技术手段落后,操作风险数据积累和实践经验匮乏 | 第33-34页 |
3.2.6 监督约束机制缺乏,内部稽核能力薄弱 | 第34-35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研究 | 第35-46页 |
4.1 度量操作风险的模型选取 | 第35-39页 |
4.1.1 基本指标法 | 第36页 |
4.1.2 标准法 | 第36-37页 |
4.1.3 高级计量法 | 第37-39页 |
4.1.4 收入法模型 | 第39页 |
4.2 实证研究 | 第39-46页 |
4.2.1 模型的选取与变量的设定 | 第39-41页 |
4.2.2 数据的搜集与描述 | 第41-43页 |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第5章 内控视角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46-51页 |
5.1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氛围,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普及 | 第46-47页 |
5.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控制操作风险 | 第47页 |
5.3 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力度,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制 | 第47-48页 |
5.4 强化内部稽核工作,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 第48-49页 |
5.5 加大内外部监督约束,减少关键人员造成的操作风险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