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4-31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9页
        1.1.1 现实需要所迫第14-15页
        1.1.2 科学发展所需第15-17页
        1.1.3 哲学反思所致第17-19页
    1.2 研究现状第19-27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9-2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3 研究现状述评第25-27页
    1.3 研究意义第27-28页
        1.3.1 思想的指导第27页
        1.3.2 方法的指针第27-28页
        1.3.3 行动的指南第28页
    1.4 研究路径第28-31页
        1.4.1 总体思路第28-29页
        1.4.2 基本方法第29页
        1.4.3 创新之处第29-31页
第2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概述第31-53页
    2.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内涵第31-43页
        2.1.1 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和谐论第31-33页
        2.1.2 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整体观第33-41页
        2.1.3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方法论第41-43页
    2.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鲜明特征第43-53页
        2.2.1 从社会化大生产视野出发第43-46页
        2.2.2 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入手第46-49页
        2.2.3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第49-53页
第3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根基第53-65页
    3.1 制度基石第53-57页
        3.1.1 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扬弃第53-55页
        3.1.2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的确立第55-56页
        3.1.3 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人本思想和人本关怀第56-57页
    3.2 现实基础第57-60页
        3.2.1 历史沉疴第57-58页
        3.2.2 人口增长第58-59页
        3.2.3 资源短缺第59页
        3.2.4 环境污染第59-60页
    3.3 文化基因第60-65页
        3.3.1“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智慧第60-63页
        3.3.2 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第63-65页
第4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历程第65-81页
    4.1 初步的探索阶段第65-69页
        4.1.1 水利建设思想第65-66页
        4.1.2 控制人口思想第66-67页
        4.1.3 环境保护思想第67-69页
    4.2 主动的实践阶段第69-75页
        4.2.1 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等协调发展第69-71页
        4.2.2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第71-74页
        4.2.3 实践可持续发展第74-75页
    4.3 理论的自觉阶段第75-78页
        4.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第76-78页
        4.3.2“五位一体”总布局为践行生态思想设计蓝图第78页
    4.4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历程中的成果与基本经验第78-81页
第5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的路径第81-100页
    5.1 思想路径第81-86页
        5.1.1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第82-84页
        5.1.2 倡导生态消费方式第84-85页
        5.1.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第85-86页
    5.2 实践路径第86-96页
        5.2.1 搞好顶层设计规划第87-90页
        5.2.2 优化经济发展模式第90-93页
        5.2.3 整治突出环境问题第93-96页
    5.3 制度路径第96-100页
        5.3.1 建立和完善保护生态法律法规体系第96页
        5.3.2 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经济政策第96-97页
        5.3.3 不断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督管理第97-98页
        5.3.4 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第98-100页
结语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9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应对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强钢筋锈蚀前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