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自适应非保偏—保偏光纤激光转换技术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1.1 保偏光纤激光器的应用与研究现状第13-16页
        1.1.1 保偏光纤激光器的原理与应用第13-15页
        1.1.2 保偏光纤激光器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1.2 非保偏光-保偏激光转换研究现状第16-23页
        1.2.1 保偏窄线宽光纤放大器的限制因素第16-18页
        1.2.2 保偏-非保偏偏振转换技术研究现状第18-23页
    1.3 课题研究意义第23-24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4-26页
第二章 基于偏振控制器的自适应非保偏-保偏激光转换技术研究第26-41页
    2.1 基于偏振控制器的偏振自适应转换的原理第26-32页
        2.1.1 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第26-29页
        2.1.2 SPGD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工作流程第29-32页
    2.2 基于偏振控制器的偏振自适应转换的数值模拟第32-35页
        2.2.1 SPGD算法的参数优化第32-33页
        2.2.2 控制精度与延迟量残差对消光比的影响第33-34页
        2.2.3 激光器稳定性的影响第34-35页
    2.3 基于偏振控制器偏振自适应转换的实验研究第35-40页
        2.3.1 低功率条件下基于偏振控制器的非保偏-保偏转换实验第35-39页
        2.3.2 瓦级光纤放大器自适应偏振转换技术研究第39-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基于偏振锁相的自适应非偏-保偏激光转换技术研究第41-57页
    3.1 基于偏振锁相的偏振自适应转换原理第41-44页
    3.2 基于偏振锁相偏振自适应转换的数值仿真第44-48页
        3.2.1 重叠度误差以及倾斜误差对转换效果影响第44-46页
        3.2.2 合成光束光强不同对转换效果影响第46页
        3.2.3 锁相残差对转换效果影响第46-47页
        3.2.4 θ 对转换效果影响第47-48页
    3.3 基于偏振锁相的偏振自适应转换实验研究第48-55页
        3.3.1 全光纤结构单频激光器低功率偏振转换实验第48-50页
        3.3.2 空间结构单频激光放大器偏振转换实验第50-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高功率宽谱激光自适应非保偏-保偏转换技术的方案设计第57-67页
    4.1 非保偏宽谱激光器基于偏振锁相的自适应转换理论研究第57-61页
    4.2 基于偏振锁相偏振自适应转换的结构设计第61-66页
        4.2.1 基于偏振锁相转换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第61-62页
        4.2.2 器件功能介绍第62-66页
    4.3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71页
    5.1 主要研究成果第67-69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69页
    5.3 存在不足与后续展望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短超强激光驱动等离子体产生高品质阿秒电子束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非谐振型单元的超宽带频率选择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