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可控震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1-13页 |
1.2.1 液压驱动可控震源 | 第11-12页 |
1.2.2 编码冲击可控震源 | 第12页 |
1.2.3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 | 第12-13页 |
1.3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及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电磁驱动可控震源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可控震源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自适应控制技术概述及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4.1 自适应控制技术 | 第15页 |
1.4.2 应用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设计 | 第18-28页 |
2.1 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2.1.1 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结构及组成 | 第18-19页 |
2.1.2 电磁式可控震源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2 电磁式可控震源扫描技术 | 第20-21页 |
2.3 信号生成与采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21-23页 |
2.3.1 扫描信号生成模块 | 第21-22页 |
2.3.2 振动信号采集模块 | 第22-23页 |
2.4 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第23-26页 |
2.4.1 电压跟随模块 | 第23页 |
2.4.2 放大滤波模块 | 第23-24页 |
2.4.3 功率放大模块 | 第24-26页 |
2.5 电磁激振器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系统辨识及自适应控制理论 | 第28-37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系统辨识概述 | 第28-30页 |
3.2.1 建模方法种类 | 第28-29页 |
3.2.2 系统辨识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3.3 递推增广最小二乘算法 | 第30-32页 |
3.4 自适应控制理论 | 第32-34页 |
3.4.1 自适应控制的目的及基本概念 | 第32页 |
3.4.2 自适应控制的种类 | 第32-34页 |
3.5 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正实传递函数 | 第34-35页 |
3.5.1 Lyapunov稳定性理论 | 第34-35页 |
3.5.2 正实函数 | 第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电磁式可控震源控制策略设计 | 第37-54页 |
4.1 引言 | 第37页 |
4.2 系统辨识在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中的应用 | 第37-42页 |
4.2.1 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模型结构的确定 | 第37-39页 |
4.2.2 基于RELS算法的电磁式可控震源模型参数的辨识 | 第39-41页 |
4.2.3 辨识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3 Narendra稳定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 | 第42-49页 |
4.3.1 被控对象与参考模型的确定 | 第42-43页 |
4.3.2 辅助信号发生器的构建 | 第43-45页 |
4.3.3 可调系统与参考模型的匹配 | 第45-46页 |
4.3.4 自适应律的确定 | 第46-49页 |
4.4 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步骤 | 第49页 |
4.5 Narendra控制器在电磁式可控震源系统中的应用 | 第49-52页 |
4.5.1 震源系统传递函数的确定 | 第49-50页 |
4.5.2 参考模型传递函数的建立 | 第50-51页 |
4.5.3 控制器的设计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测试 | 第54-61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控制性能仿真分析 | 第54-56页 |
5.3 控制系统测试 | 第56-60页 |
5.3.1 控制系统硬件平台 | 第56-57页 |
5.3.2 系统控制信号的产生 | 第57-58页 |
5.3.3 Narendra自适应控制器的实现 | 第58-59页 |
5.3.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6.2 结论 | 第62页 |
6.3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