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5页 |
1.1.1 能耗现状 | 第11-12页 |
1.1.2 建筑节能现状 | 第12-13页 |
1.1.3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2.1 空调冷负荷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 | 第16-20页 |
1.2.3 既有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的弊端与不足 | 第20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0-23页 |
1.3.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3 课题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公共建筑冷负荷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35页 |
2.1 建筑冷负荷 | 第24-25页 |
2.2 建筑冷负荷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第25-33页 |
2.2.1 建筑物所在地理位置 | 第26-27页 |
2.2.2 建筑功能 | 第27-29页 |
2.2.3 建筑体形参数及布局 | 第29-31页 |
2.2.4 建筑围护结构类型 | 第31-33页 |
2.2.5 室内热源传热 | 第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公共建筑的分类及基准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35-44页 |
3.1 基准模型建立的目的及依据 | 第35-38页 |
3.1.1 基准模型建立的目的 | 第35页 |
3.1.2 建立基准模型的依据 | 第35-38页 |
3.2 建筑分类理论 | 第38-39页 |
3.2.1 分类依据 | 第38页 |
3.2.2 分类原则 | 第38-39页 |
3.3 分类指标的选取 | 第39-40页 |
3.3.1 分类指标选取依据 | 第39页 |
3.3.2 分类指标 | 第39-40页 |
3.4 公共建筑的分类及基准建筑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3.4.1 公共建筑的分类 | 第40-41页 |
3.4.2 基准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3.4.3 基准建筑模型简化原则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基准建筑冷负荷模拟分析及数据库的建立 | 第44-56页 |
4.1 模拟软件简介 | 第44-46页 |
4.2 建筑冷负荷模拟方案 | 第46-48页 |
4.2.1 模拟控制参数 | 第46-47页 |
4.2.2 基准建筑负荷计算基本条件 | 第47-48页 |
4.3 基准建筑模型负荷模拟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4.3.1 长沙市气候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3.2 负荷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4.4 数据库的建立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数据库的应用及校验 | 第56-65页 |
5.1 公共建筑冷负荷调研方法 | 第56-58页 |
5.1.1 调研样本的选取 | 第56页 |
5.1.2 调研方式 | 第56-57页 |
5.1.3 所调研公共建筑描述 | 第57-58页 |
5.2 调研结果分析及数据库的验证 | 第58-63页 |
5.2.1 办公建筑冷负荷对比与分析 | 第58-59页 |
5.2.2 商业建筑冷负荷对比与分析 | 第59-61页 |
5.2.3 宾馆建筑冷负荷对比与分析 | 第61-62页 |
5.2.4 教育类建筑负荷对比与分析 | 第62-63页 |
5.3 误差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