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及现状 | 第14-18页 |
2.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4-15页 |
2.1.1 农民土地私有制 | 第14页 |
2.1.2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 第14-15页 |
2.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15页 |
2.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2.2.1 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界定不明 | 第15页 |
2.2.2 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 第15-16页 |
2.2.3 土地的承包经营规模小,导致规模不经济 | 第16-17页 |
2.2.4 农村土地的生产效率低下 | 第17-18页 |
第3章 我国实现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意义及可行性 | 第18-25页 |
3.1 土地证券化的概念 | 第18-19页 |
3.1.1 资产证券化 | 第18-19页 |
3.1.2 土地证券化 | 第19页 |
3.2 农村土地证券化的意义 | 第19-21页 |
3.2.1 有利于拓宽农业生产的融资及投资渠道 | 第19-20页 |
3.2.2 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 | 第20页 |
3.2.3 有利于保护农村土地产权 | 第20页 |
3.2.4 促进农村人口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 第20-21页 |
3.2.5 丰富金融产品,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繁荣 | 第21页 |
3.3 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可行性 | 第21-25页 |
3.3.1 农村土地本身的性质适宜进行证券化 | 第21-22页 |
3.3.2 法律已确定土地的财产形式 | 第22页 |
3.3.3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率逐渐提高 | 第22-23页 |
3.3.4 农民不再完全依赖土地,土地的保障功能降低 | 第23-24页 |
3.3.5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证券化顺利进行 | 第24页 |
3.3.6 农民的金融理财意识增强 | 第24-25页 |
第4章 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模式分析 | 第25-31页 |
4.1 农村土地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25-26页 |
4.2 农村土地收益证券化 | 第26-27页 |
4.3 农村土地产权证券化 | 第27-28页 |
4.4 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的路径选择 | 第28-31页 |
第5章 我国农村土地证券化中的障碍分析 | 第31-34页 |
5.1 农村土地产权模糊 | 第31-32页 |
5.2 农村金融中介服务不健全 | 第32页 |
5.3 专业人才的缺乏 | 第32-33页 |
5.4 相应的法律法规缺失 | 第33-34页 |
第6章 对于我国实行农村土地证券化的建议 | 第34-38页 |
6.1 明确农村土地产权 | 第34-35页 |
6.2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 第35页 |
6.3 加快发展农村金融中介机构 | 第35-36页 |
6.4 弱化土地保障功能,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36页 |
6.5 加大农村土地证券化人才培养力度 | 第36-37页 |
6.6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3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