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9-11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板件面内弯曲(轧弯)成形 | 第13-23页 |
2.1 引言 | 第13页 |
2.2 板件轧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2.2.1 国外板件轧弯成形研究 | 第13-17页 |
2.2.2 国内板件轧弯成形研究 | 第17-18页 |
2.3 金属板件轧制过程的弯曲(翘头)机理分析 | 第18-20页 |
2.4 轧制咬入阶段 | 第20-22页 |
2.4.1 咬入条件 | 第20-21页 |
2.4.2 改善咬入条件的途径和方法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旋耕刀成形数值模拟研究 | 第23-39页 |
3.1 数值模拟简介 | 第23-24页 |
3.2 本课题所用软件简介 | 第24-25页 |
3.2.1 Solidworks简介 | 第24页 |
3.2.2 Deform-3D软件简介 | 第24-25页 |
3.3 旋耕刀“先轧后弯”数值模拟过程 | 第25-35页 |
3.3.1 Solidworks三维造型 | 第25-26页 |
3.3.2 Deform-3D数值模拟建模 | 第26-29页 |
3.3.3 设置工艺参数 | 第29-34页 |
3.3.4 模拟初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 第34-35页 |
3.4 旋耕刀“先弯后轧”数值模拟过程 | 第35-38页 |
3.4.1 Solidworks三维造型 | 第35-37页 |
3.4.2 Deform-3D数值模拟建模 | 第37-38页 |
3.4.3 设置工艺参数 | 第38页 |
3.4.4 模拟初期遇到的问题及解决 | 第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先轧后弯”与“先弯后轧”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39-58页 |
4.1“先轧后弯”模拟结果分析 | 第39-47页 |
4.1.1 成形力-行程分析 | 第40-41页 |
4.1.2 应力变化分析 | 第41-44页 |
4.1.3 应变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4.1.4 破坏程度分析 | 第45页 |
4.1.5 坯料咬入偏转角度与轧弯弯度分析 | 第45-47页 |
4.2“先弯后轧”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6页 |
4.2.1 成形力-行程分析 | 第49-50页 |
4.2.2 应力变化分析 | 第50-53页 |
4.2.3 应变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4.2.4 破坏程度分析 | 第54-55页 |
4.2.5 坯料咬入偏转角度与轧弯弯度分析 | 第55-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先轧后弯”与“先弯后轧”工艺对比分析 | 第58-63页 |
5.1 工艺流程和加工难度对比分析 | 第58-60页 |
5.1.1“先轧后弯”工艺流程 | 第58-59页 |
5.1.2“先弯后轧”工艺流程 | 第59-60页 |
5.2 工件质量对比分析 | 第60-62页 |
5.2.1“先轧后弯”工件质量 | 第60-61页 |
5.2.2“先弯后轧”工件质量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探索新工艺 | 第63-70页 |
6.1 原有轧辊轧制不等厚板坯 | 第63-65页 |
6.1.1 刀刃减薄的不等厚板坯轧制 | 第63-64页 |
6.1.2 刀刃加厚的不等厚板坯轧制 | 第64-65页 |
6.2 修改锥形过渡台阶几何参数轧辊轧制等厚板坯 | 第65-66页 |
6.3 修改锥形过渡台阶几何参数轧辊轧制不等厚板坯 | 第66-6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7.1 结论 | 第70-71页 |
7.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