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丛式井防碰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2.2 三维绕障技术在防碰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1.2.3 绕障三维定向井轨道设计方法研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丛式井组防碰轨道设计关键参数整体优化方法 | 第12-29页 |
2.1 丛式井的作业特点 | 第12-13页 |
2.2 整体优化内容及关键参数选择原则 | 第13-14页 |
2.3 选择基准造斜点 | 第14-15页 |
2.4 给定方位角时关键参数优化方法 | 第15-21页 |
2.4.1 基本关系式的推导 | 第15-18页 |
2.4.2 给定设计方位和造斜率时确定造斜点 | 第18-20页 |
2.4.3 给定设计方位和造斜点时确定造斜率 | 第20页 |
2.4.4 给定造斜点和造斜率时确定预定向方位 | 第20-21页 |
2.5 未给定方位角时关键参数优化方法 | 第21-27页 |
2.5.1 排间相邻井口预防碰段轨道设计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 第21-24页 |
2.5.2 排内相邻井口预造斜段轨道设计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 第24-27页 |
2.6 整体优化设计流程 | 第27页 |
2.7 设计实例及分析 | 第27-2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整体绕障定向井轨道设计方法研究 | 第29-48页 |
3.1 整体绕障设计概述 | 第29页 |
3.2 障碍井判断及最大障碍区间的计算 | 第29-33页 |
3.2.1 障碍井判断方法 | 第29-31页 |
3.2.2 确定设计轨道可行域 | 第31-33页 |
3.3 水平投影图绕障设计 | 第33-39页 |
3.3.1 水平投影图单障碍物绕障设计 | 第33-37页 |
3.3.2 水平投影图多障碍绕障设计 | 第37-39页 |
3.4 垂直剖面图绕障设计 | 第39-45页 |
3.4.1 两个弯曲造斜率的估计 | 第39页 |
3.4.2 轨道形状的选择 | 第39-40页 |
3.4.3 垂直剖面图的设计和计算 | 第40-42页 |
3.4.4 关键参数的计算 | 第42-45页 |
3.5 设计轨道防碰扫描 | 第45-46页 |
3.6 三维绕障设计的轨道控制与预测 | 第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苏里格地区丛式井实例分析 | 第48-60页 |
4.1 设计方案 | 第48-53页 |
4.1.1 初始轨迹设计方案 | 第48-49页 |
4.1.2 优化后轨迹设计方案 | 第49-51页 |
4.1.3 最终轨迹设计方案 | 第51-53页 |
4.2 施工难度 | 第53页 |
4.3 轨迹控制及防碰计算 | 第53-57页 |
4.3.1 轨迹控制 | 第53-55页 |
4.3.2 防碰计算 | 第55-57页 |
4.4 工具及钻具组合的选择 | 第57-59页 |
4.4.1 钻头选择 | 第57-58页 |
4.4.2 螺杆选择 | 第58页 |
4.4.3 钻具组合 | 第58-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