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中宁平原包气带水分运移对地下水补给和蒸发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19页
        1.2.1 包气带入渗补给过程研究第14-16页
        1.2.2 包气带蒸发排泄过程研究第16-17页
        1.2.3 Hydrus-1D的应用第17-18页
        1.2.4 存在问题第18页
        1.2.5 研究区相关工作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9-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8页
    2.1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5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第22页
        2.1.2 气象水文第22-24页
        2.1.3 地形地貌第24-25页
    2.2 地质概况第25页
        2.2.1 地层第25页
        2.2.2 构造第25页
    2.3 水文地质概况第25-27页
        2.3.1 含水层特征第25-27页
        2.3.2 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包气带原位试验及土壤水分运移数值模拟第28-56页
    3.1 包气带原位试验第28-33页
        3.1.1 试验点设置第28-29页
        3.1.2 监测项目第29-32页
        3.1.3 室内土壤颗粒分析实验第32-33页
    3.2 包气带水分运移数值模拟第33-36页
        3.2.1 模拟软件第33页
        3.2.2 土壤水流运动数学模型第33页
        3.2.3 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3-35页
        3.2.4 土壤水分数值模拟第35-36页
    3.3 计算结果分析第36-55页
        3.3.1 2013年裸地第36-40页
        3.3.2 2013年植被第40-45页
        3.3.3 2014年裸地第45-49页
        3.3.4 2014年植被第49-53页
        3.3.5 对比分析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规律第56-72页
    4.1 灌溉水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第56-61页
        4.1.1 灌溉方式设计第56-57页
        4.1.2 模型的建立第57页
        4.1.3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57-61页
    4.2 植被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第61-64页
        4.2.1 模型方案设计第61页
        4.2.2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61-64页
    4.3 地下水埋深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第64-67页
        4.3.1 方案设计第64-65页
        4.3.2 模型的建立第65-66页
        4.3.3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66-67页
    4.4 包气带岩性对地下水入渗补给的影响第67-70页
        4.4.1 研究方案设计第67-68页
        4.4.2 模型的建立第68页
        4.4.3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68-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5章 潜水蒸发规律第72-88页
    5.1 地下水位埋深对潜水蒸发的影响第72-76页
        5.1.1 数值模拟第72-73页
        5.1.2 潜水蒸发规律第73-74页
        5.1.3 蒸发极限埋深的确定第74-75页
        5.1.4 潜水蒸发公式的建立第75-76页
    5.2 植被对潜水蒸发的影响第76-77页
    5.3 岩性对潜水蒸发的影响第77-86页
        5.3.1 模型方案设计第77-78页
        5.3.2 砂壤土第78-79页
        5.3.3 壤土第79-81页
        5.3.4 粉壤土第81-82页
        5.3.5 粘壤土第82-84页
        5.3.6 粉质粘土第84-85页
        5.3.7 对比分析第85-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88-91页
    6.1 结论第88-89页
    6.2 建议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致谢第99-101页
附录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元素俘获能谱测井解释方法及应用
下一篇:“达碧兹”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