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方法第10-12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思路第11页
        1.3.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的重点及创新之处第12-13页
        1.4.1 研究的重点第12页
        1.4.2 创新之处第12-13页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21页
    2.1 相关文献综述第13-18页
        2.1.1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2.1.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7页
        2.1.3 文献述评第17-18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博弈理论第18-19页
        2.2.2 代理理论第19-21页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历史考察和现状分析第21-31页
    3.1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历史考察第21-23页
        3.1.1 我国国有企业的债转股的历史演进第21-22页
        3.1.2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总体回顾第22-23页
    3.2 本轮国有企业债转股的现状分析第23-31页
        3.2.1 本轮国企债转股的必要性第24-26页
        3.2.2 本轮国企债转股可能面临的困境第26-28页
        3.2.3 本轮国企债转股与上一轮债转股运作的差异第28-31页
第4章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行为分析第31-37页
    4.1 本轮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总体博弈框架第31-35页
        4.1.1 国企债转股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行为分析第31-32页
        4.1.2 国企债转股总体博弈框架描述第32-35页
    4.2 本轮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博弈分析第35-37页
        4.2.1 国有企业与实施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第35-36页
        4.2.2 银行和AMC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第36页
        4.2.3 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分析第36-37页
第5章 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分析第37-46页
    5.1 国有企业与实施机构两局中人的简单博弈模型第37-38页
    5.2 债转股运作中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分析第38-46页
        5.2.1 债转股中实施机构选择的博弈模型第38-39页
        5.2.2 债转股后企业经营情况的博弈模型第39-41页
        5.2.3 债转股后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博弈模型第41-43页
        5.2.4 债转股后股权退出方式的最优决策模型第43-46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46-52页
    6.1 主要结论第46-47页
    6.2 完善本轮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建议第47-52页
        6.2.1 落实法制化和市场化原则第48页
        6.2.2 完善债转股运作的相关制度第48-49页
        6.2.3 建立债转股市场化运营管理体系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以多伦股份为例的上市公司股票更名市场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