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论文--电影、电视艺术与技术论文--导演论文

贾樟柯电影中的风景叙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缘由第9-10页
        1.1.1 贾樟柯及其作品的研究价值第9页
        1.1.2 贾樟柯作品中的风景叙事成为近年电影学术研究的被忽略的一点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发掘自然风景与贾樟柯现实主义的美学风格之间的关系第10页
        1.2.2 深入探究自然风景在贾樟柯电影叙事和文化象征上的丰富作用和内涵第10-11页
    1.3 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1 有关自然风景的研究第11-12页
        1.3.2 有关贾樟柯电影的研究第12页
    1.4 关键概念第12-15页
        1.4.1 风景&自然风景第12-13页
        1.4.2 风景叙事第13-14页
        1.4.3 文化表征第14-15页
第2章 贾樟柯作品中的自然风景第15-33页
    2.1 地域风貌中的风景第16-20页
        2.1.1 故乡汾阳——“故乡三部曲”中的自然风景第16-18页
        2.1.2 从故乡到他乡第18-20页
    2.2 时代变迁中的风景第20-25页
        2.2.1 站台、荒山、河滩与八十年代第21-22页
        2.2.2 工厂、二十四城与三线建设时期第22-24页
        2.2.3 群山、河流与当代第24-25页
    2.3 现代性反思——乡愁情结中的风景第25-33页
        2.3.1 土地的乡愁第25-27页
        2.3.2 “在地”的乡愁第27-29页
        2.3.3 “多地”的乡愁第29-33页
第3章 贾樟柯作品中的风景叙事手法第33-41页
    3.1 作为行动元的风景第34-36页
        3.1.1 平行叙事中的自然风景第34-35页
        3.1.2 交叉叙事中的风景第35-36页
    3.2 风景的情感表达第36-41页
        3.2.1 自然风景与人的迷茫第37-38页
        3.2.2 自然风景与人的失根感第38-41页
第4章 贾樟柯作品中自然风景的文化表征第41-47页
    4.1 历史文化背景的文本构建第41-43页
    4.2 社会情感的隐喻表达第43-45页
        4.2.1 《站台》中的河滩第43页
        4.2.2 《三峡好人》:风景与铁锈第43-44页
        4.2.3 《山河故人》:河流的两次流动第44-45页
    4.3 人文意识与精神语言第45-47页
结语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韩美漫画改编电影的异同点
下一篇:纪录片《创业记》的创作手法与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