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创伤者生存体验之诠释现象学研究--以昆山“8·2”特大爆炸事故重伤者为例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2-14页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与理论依据 | 第14-22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14页 |
二、文献回顾 | 第14-21页 |
(一)意外创伤者生存体验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三、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 第22-42页 |
一、质性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一)研究方法论 | 第22-23页 |
(二)诠释现象学分析 | 第23-24页 |
二、研究步骤 | 第24-39页 |
(一)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 第25页 |
(二)资料收集 | 第25-30页 |
(三)资料分析 | 第30-38页 |
(四)质量控制 | 第38-39页 |
三、界定研究者角色 | 第39-40页 |
四、研究结果的严谨性 | 第40-42页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第42-119页 |
一、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42-45页 |
二、重伤者住院期间的生存体验 | 第45-65页 |
(一)重伤者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45-65页 |
1、重伤者A住院期间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45-49页 |
2、重伤者B住院期间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49-53页 |
3、重伤者C住院期间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53-57页 |
4、重伤者D住院期间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57-62页 |
5、重伤者E住院期间生存体验的置身结构描述 | 第62-65页 |
三、重伤者生存体验本质结构的诠释分析 | 第65-119页 |
(一)主题 1:人生剧变 | 第68-80页 |
(二)主题 2:心理应激 | 第80-87页 |
(三)主题 3:多重应对 | 第87-103页 |
(四)主题 4:影响因素 | 第103-119页 |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 第119-132页 |
一、重伤者生存体验有其本质特征 | 第119-120页 |
二、重伤者生存体验的助力、阻力因素 | 第120-122页 |
(一)人格特征 | 第120-121页 |
(二)躯体创伤程度 | 第121页 |
(三)感知社会支持 | 第121页 |
(四)认知加工 | 第121页 |
(五)应对方式 | 第121-122页 |
(六)其他因素 | 第122页 |
三、促进意外创伤者心理康复的建议 | 第122-126页 |
(一)对伤者亲属的建议 | 第122-124页 |
(二)对医疗系统支持者的建议 | 第124-125页 |
(三)对其他社会支持者的建议 | 第125-126页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126-127页 |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27-128页 |
六、研究反思 | 第128-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附录 | 第141-158页 |
综述 | 第158-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4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论文及科研工作情况 | 第164-165页 |
一、发表论文 | 第164页 |
二、学术交流 | 第164-165页 |
致谢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