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机械与仪器、设备论文--化工过程用机械与设备论文--加热、冷却机械论文

螺旋内肋扭曲管换热器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第12-15页
        1.2.1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第12-13页
        1.2.2 强化传热理论第13-14页
        1.2.3 强化传热技术的评价准则第14-15页
    1.3 螺旋内肋扭曲管换热器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20页
        1.3.1 管内插入物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2 螺旋扭曲管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0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0-22页
2 三种换热管传热与流阻性能对比研究第22-37页
    2.1 三种换热管的几何模型第22-23页
    2.2 数学模型分析第23-26页
        2.2.1 数值模拟假设第23页
        2.2.2 控制方程第23-24页
        2.2.3 湍流模型的选取第24-25页
        2.2.4 近壁面处理第25-26页
    2.3 求解设置第26-27页
    2.4 网格划分与独立性考核第27-28页
    2.5 管程数值模拟准确性验证第28-29页
    2.6 结果分析第29-36页
        2.6.1 场态分析第29-33页
        2.6.2 传热与流阻性能分析第33-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螺旋内肋扭曲管单因素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第37-55页
    3.1 主要结构参数第37-38页
    3.2 结构参数对螺旋内肋扭曲管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38-45页
        3.2.1 长半轴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2.2 导程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40-41页
        3.2.3 肋高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41-42页
        3.2.4 肋角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3.2.5 肋数对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44-45页
    3.3 基于遗传算法的螺旋内肋扭曲管多目标优化研究第45-54页
        3.3.1 多目标优化的实现方法第46页
        3.3.2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46-47页
        3.3.3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设置第47-49页
        3.3.4 响应面分析第49-53页
        3.3.5 优化结果分析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4 螺旋内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单因素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第55-74页
    4.1 螺旋内肋扭曲管换热器的壳程数值计算第55-60页
        4.1.1 几何模型第56-57页
        4.1.2 求解设置第57页
        4.1.3 网格独立性考核第57-58页
        4.1.4 壳程数值模拟准确性验证第58-60页
    4.2 结构参数对壳程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60-67页
        4.2.1 长轴对壳程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4.2.2 导程对壳程综合换热性能的影响第61-62页
        4.2.3 场态分析第62-67页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螺旋内肋扭曲管换热器壳程多目标优化研究第67-73页
        4.3.1 多目标优化模型第67-68页
        4.3.2 多目标优化的求解设置第68-69页
        4.3.3 响应面分析第69-72页
        4.3.4 优化结果分析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选择透过膜微结构调控与传递过程强化
下一篇:粗尾砂胶结膏体充填材料的配制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