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2.1 国内外智能配用电政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1.2.2 国内外智能配用电技术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2.3 国内外智能配用电效益评价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智能配用电相关理论研究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15-23页 |
2.1 智能配用电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2.1.1 智能配电网概念和特征 | 第15-16页 |
2.1.2 智能用电概念和功能 | 第16页 |
2.1.3 智能配用电典型技术综述 | 第16-18页 |
2.2 智能配用电与传统配用电的比较 | 第18-19页 |
2.2.1 传统配用电与智能配用电本质区别 | 第18-19页 |
2.2.2 传统的配用电面临的挑战 | 第19页 |
2.3 智能配用电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19-21页 |
2.3.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2.3.2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智能配用电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 第23-38页 |
3.1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3页 |
3.2 智能配用电技术的经济效益 | 第23-24页 |
3.3 典型智能配用电技术的经济效益模型构建 | 第24-37页 |
3.3.1 储能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24-26页 |
3.3.2 分布式电源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26-29页 |
3.3.3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29-30页 |
3.3.4 微电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0-32页 |
3.3.5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2-34页 |
3.3.6 智能家居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34-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智能配用电综合效益评价 | 第38-54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 第38-41页 |
4.3 智能配用电综合效益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构建 | 第41-46页 |
4.3.1 智能配用电综合效益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智能配用电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 第42-46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6-52页 |
4.4.1 模型参数设定 | 第46-47页 |
4.4.2 情景仿真 | 第47-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智能配用电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 第54-58页 |
5.1 智能配用电政策法规保障 | 第54-55页 |
5.2 智能配用电技术保障机制 | 第55页 |
5.3 建立完善的智能配用电管理体系 | 第55-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