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第8-9页 |
二、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基本内容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汤显祖唯情思想概述 | 第14-30页 |
第一节 汤显祖唯情说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4-17页 |
第二节 唯情说主要内容 | 第17-21页 |
一、肯定人的价值的“贵生”说 | 第17-18页 |
二、超越生死和理法的至情论 | 第18-21页 |
第三节 唯情说理论来源 | 第21-30页 |
一、贵生说思想来源——儒道二家的贵生传统 | 第21-23页 |
二、至情论理论来源——来自泰州学派的影响 | 第23-30页 |
第二章 贵生尚情——汤显祖唯情说之“情”的美学内涵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情”之语义简析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情与理——对僵化理学的批判和向朱熹“理欲观”的不自觉靠拢 | 第33-37页 |
第三节 善情与恶情——杜丽娘之“情”与卢生之“欲” | 第37-41页 |
第四节 情的审美内涵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因情成梦——汤显祖唯情说之“梦”的美学内涵分析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先秦典籍中“梦”的情形概述 | 第43-46页 |
第二节 汤显祖之“梦”的内涵与特征 | 第46-52页 |
第四章 因梦成戏——汤显祖唯情说之“戏”的美学内涵分析 | 第52-61页 |
第一节 明代戏曲发展情况简介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汤沈韵律之争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和表演理论 | 第57-61页 |
第五章 结语——汤显祖唯情美学思想总评 | 第61-65页 |
第一节 汤显祖唯情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61-63页 |
第二节 汤显祖唯情思想的局限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