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治理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依据 | 第14-15页 |
1.3 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1.3.1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2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20页 |
1.7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1.7.1 物业管理 | 第20页 |
1.7.2 物业管理纠纷 | 第20页 |
1.7.3 物业管理纠纷调解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吴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中的法律关系 | 第22-28页 |
2.1 纠纷涉及的法律主体 | 第22-25页 |
2.1.1 业主 | 第22页 |
2.1.2 业主大会 | 第22-23页 |
2.1.3 业主委员会 | 第23-24页 |
2.1.4 物业服务企业 | 第24页 |
2.1.5 开发商 | 第24页 |
2.1.6 政府部门 | 第24-25页 |
2.2 纠纷的法律属性 | 第25-26页 |
2.2.1 民事纠纷属性 | 第25页 |
2.2.2 行政纠纷属性 | 第25页 |
2.2.3 合同纠纷属性 | 第25页 |
2.2.4 侵权纠纷属性 | 第25-26页 |
2.3 纠纷的法律适用现状 | 第26-28页 |
2.3.1 法律及司法解释 | 第26页 |
2.3.2 行政法规和规章 | 第26-27页 |
2.3.3 地方性法规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吴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及特点 | 第28-32页 |
3.1 物业管理纠纷的类型 | 第28-30页 |
3.1.1 开发商遗留问题引发的纠纷 | 第28页 |
3.1.2 物业维护与使用管理中的纠纷 | 第28页 |
3.1.3 物业服务标准中的纠纷 | 第28-29页 |
3.1.4 物业服务费收缴中的纠纷 | 第29页 |
3.1.5 房屋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管理中的纠纷 | 第29页 |
3.1.6 相邻业主使用物业过程中的纠纷 | 第29-30页 |
3.2 物业管理纠纷的特点 | 第30-32页 |
3.2.1 群体性明显 | 第30-31页 |
3.2.2 矛盾焦点多 | 第31页 |
3.2.3 纠纷处理难 | 第31页 |
3.2.4 调解耗时长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吴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 第32-38页 |
4.1 业主及业委会层面 | 第32-33页 |
4.1.1 自律意识不强 | 第32页 |
4.1.2 责任意识不强 | 第32页 |
4.1.3 法律意识不强 | 第32页 |
4.1.4 业主物业管理消费观念落后 | 第32页 |
4.1.5 业委会运作不规范 | 第32-33页 |
4.2 物业公司层面 | 第33-34页 |
4.2.1 公司定位不准确 | 第33页 |
4.2.2 服务收费不规范 | 第33页 |
4.2.3 维修养护不到位 | 第33页 |
4.2.4 违法违规不制止 | 第33-34页 |
4.2.5 物业服务企业运营成本入不敷出 | 第34页 |
4.2.6 物业管理合同内容没有细化 | 第34页 |
4.3 开发商层面 | 第34-35页 |
4.3.1 房屋质量存在问题 | 第34-35页 |
4.3.2 开发商擅自更改小区规划 | 第35页 |
4.3.3 开发商擅自占用公共部分建筑 | 第35页 |
4.3.4 开发商销售时的承诺未兑现 | 第35页 |
4.3.5 开发商挪用代收来的维修资金 | 第35页 |
4.4 政府层面 | 第35-36页 |
4.4.1 政府部门职责不清 | 第35-36页 |
4.4.2 政府部门不作为或乱作为 | 第36页 |
4.5 社区及居委会层面 | 第36-37页 |
4.6 法律层面 | 第37页 |
4.6.1 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 第37页 |
4.6.2 业主大会及业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37页 |
4.7 其他层面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吴江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纠纷的影响 | 第38-41页 |
5.1 影响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 第38-39页 |
5.2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第39页 |
5.3 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 第39-41页 |
第六章 解决吴江物业管理纠纷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6.1 业主及业委会角度 | 第41页 |
6.1.1 业主要积极参与集体决策,提高自主意识 | 第41页 |
6.1.2 业主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第41页 |
6.1.3 业委会要有效履行自我管理的职能 | 第41页 |
6.2 物业公司角度 | 第41-43页 |
6.2.1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 第41页 |
6.2.2 加强员工培训 | 第41-42页 |
6.2.3 加强内部考核评比 | 第42页 |
6.2.4 培养引进优秀人才 | 第42页 |
6.2.5 积极推行“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6.3 物业行业协会角度 | 第43页 |
6.3.1 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的检查和监督 | 第43页 |
6.3.2 定期开展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培训 | 第43页 |
6.3.3 组织行业内评比交流 | 第43页 |
6.3.4 建立企业管理诚信档案 | 第43页 |
6.4 开发商角度 | 第43-44页 |
6.4.1 重视前期物业管理介入 | 第43-44页 |
6.4.2 把好交付使用关 | 第44页 |
6.4.3 督促落实保修资金 | 第44页 |
6.5 政府角度 | 第44-47页 |
6.5.1 明确部门工作职责 | 第44页 |
6.5.2 实行综合管理 | 第44页 |
6.5.3 加强宣传引导 | 第44页 |
6.5.4 培育市场运作 | 第44-45页 |
6.5.5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5页 |
6.5.6 加大监管力度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