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脂肪醇聚醚表面活性剂降低CO2驱混相压力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CO_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油技术第11-12页
    1.3 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混相溶剂法第12页
        1.3.2 超临界CO_2微乳液法第12-13页
        1.3.3 低分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法第13页
    1.4 亲CO_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1 氟化物和硅氧烷类表面活性剂第14-15页
        1.4.2 碳氢类表面活性剂第15-16页
    1.5 分子动力学在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应用研究第16页
    1.6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6-19页
        1.6.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脂肪醇聚醚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表征第19-2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表征第19-27页
        2.2.1 脂肪醇聚醚的制备第19-21页
        2.2.2 脂肪醇聚醚的表征第21-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脂肪醇聚醚表面活性剂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考察第29-44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测定方法的可靠性验证第29-33页
        3.2.1 实验原料第30-31页
        3.2.2 CO_2/原油最小混相压力的测定方法第31-33页
    3.3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MMP的影响第33-37页
        3.3.1 亲CO_2端聚合度的影响第33-34页
        3.3.2 亲油端碳链长度的影响第34-36页
        3.3.3 碳十二醇聚氧丙烯醚-6 和聚氧乙烯醚-6 的对比第36-37页
    3.4 CO_2/C_(12)PO_6/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第37-42页
        3.4.1 月桂醇聚氧丙烯醚-6 添加量的影响第37-38页
        3.4.2 助剂类型及添加量的影响第38-40页
        3.4.3 体系温度的影响第40-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脂肪醇聚醚降低CO_2驱混相压力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第44-70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计算方法第44-52页
        4.2.1 超临界CO_2、原油溶解度参数的计算方法第44-47页
        4.2.2 DPD方法原理第47-49页
        4.2.3 计算思路第49-52页
    4.3 体系最小混相压力判据的建立第52-58页
    4.4 最小混相压力的影响因素第58-60页
        4.4.1 体系温度的影响第58-59页
        4.4.2 油相分子结构的影响第59-60页
    4.5 表面活性剂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第60-68页
        4.5.1 CO_2/表面活性剂/原油组分的相态结构第60-66页
        4.5.2 亲CO_2端及其聚合度的影响第66-68页
        4.5.3 亲油端碳链长度的影响第68页
    4.6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质环烷酸咪唑啉硼酸酯添加剂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智能优化算法在联合站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