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述评 | 第11-15页 |
1.3.1 关于环境治理的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1.3.2 关于政府环境治理激励的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3.3 关于政府环境治理问责的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1.3.4 当前研究的局限性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2.1.1 城市政府 | 第16页 |
2.1.2 环境治理 | 第16-17页 |
2.1.3 动力机制 | 第17-18页 |
2.1.4 激励机制 | 第18页 |
2.1.5 问责机制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城市政府环境治理动力不足的表现——以济南市为例 | 第21-26页 |
3.1 城市政府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保的倾向 | 第21-23页 |
3.2 城市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投入相对不足 | 第23-24页 |
3.3 城市政府在环境治理中存在不作为的情况 | 第24页 |
3.4 城市政府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效果不佳 | 第24-26页 |
第四章 制约城市政府环境治理动力的制度性因素分析 | 第26-36页 |
4.1 激励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4.1.1 以GDP为核心的“压力型”政治激励模式存在着制度性缺陷 | 第26-28页 |
4.1.2 纵向政府间财权事权划分不合理导致财政激励不足 | 第28-29页 |
4.1.3 城市政府环境治理效率的提升对官员的晋升意义不够大 | 第29-30页 |
4.2 问责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4.2.1 政府环境问责主体单一 | 第31-32页 |
4.2.2 政府环境问责客体模糊不清 | 第32-33页 |
4.2.3 官员问责复出机制缺乏细化规范 | 第33-36页 |
第五章 国外典型城市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动力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44页 |
5.1 美国纽约州政府提升哈德逊河水环境治理动力的经验与启示 | 第36-39页 |
5.1.1 纽约州哈德逊河水环境治理介绍 | 第36页 |
5.1.2 纽约州政府提升哈德逊河水环境治理动力的经验 | 第36-38页 |
5.1.3 纽约州政府提升哈德逊河水环境治理动力的启示 | 第38-39页 |
5.2 英国伦敦市政府提升大气环境治理动力的经验与启示 | 第39-44页 |
5.2.1 伦敦市政府大气环境治理介绍 | 第39-40页 |
5.2.2 伦敦市政府提升大气环境治理动力的措施 | 第40-42页 |
5.2.3 伦敦市政府提升大气环境治理动力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六章 提升城市政府环境治理动力的有效途径 | 第44-52页 |
6.1 完善城市政府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 | 第44-47页 |
6.1.1 完善城市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增加环保考核比重 | 第44页 |
6.1.2 合理划分纵向政府间财权和事权、构建有效财政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6.1.3 构建城市政府官员环境治理绩效奖励机制 | 第46-47页 |
6.2 完善城市政府环境治理的问责机制 | 第47-52页 |
6.2.1 拓宽城市政府环境问责的主体 | 第47-48页 |
6.2.2 明确城市政府环境问责的客体 | 第48-49页 |
6.2.3 落实城市政府环境治理终身问责制 | 第49-50页 |
6.2.4 细化政府官员问责复出机制 | 第50-52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