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20页 |
1.2.1 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发展 | 第11页 |
1.2.2 输电线路防雷计算方法 | 第11-15页 |
1.2.3 输电线路杆塔模型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输电线路杆塔的无损多波阻抗模型 | 第21-24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4种典型输电杆塔的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输电线路反击耐雷水平影响因素研究 | 第24-48页 |
3.1 输电线路耐雷性能计算模型 | 第24-28页 |
3.1.1 输电线路模型 | 第24页 |
3.1.2 接地电阻模型 | 第24页 |
3.1.3 感应电压模型 | 第24-25页 |
3.1.4 绝缘子串闪络模型 | 第25-26页 |
3.1.5 雷电流模型 | 第26-27页 |
3.1.6 避雷器模型 | 第27-28页 |
3.2 应用ATPDraw搭建4种典型输电杆塔线路雷击仿真模型 | 第28-31页 |
3.3 杆塔接地电阻与耐雷水平的关系 | 第31-32页 |
3.4 线路绝缘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32-37页 |
3.5 氧化锌避雷器的安装规则讨论 | 第37-44页 |
3.6 耦合地线对耐雷水平的影响 | 第44-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与防护措施分析 | 第48-70页 |
4.1 概述 | 第48-49页 |
4.2 避雷线与避雷针对绕击雷防护的效果分析 | 第49-50页 |
4.3 避雷线上安装水平侧针的保护原理 | 第50-52页 |
4.4 杆塔横担上安装水平侧针保护原理 | 第52-55页 |
4.5 电气几何模型中击距系数的选取 | 第55-58页 |
4.6 水平侧针应用效果分析 | 第58-68页 |
4.6.1 避雷线水平侧针应用效果分析 | 第58-64页 |
4.6.2 横担水平侧针应用效果分析 | 第64-68页 |
4.7 防绕击针安装策略 | 第68-6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防雷改造措施评估模型 | 第70-76页 |
5.1 三标度改进层次分析法 | 第70-71页 |
5.2 三标度改进层次分析法一致性检验 | 第71-74页 |
5.3 防雷改造措施的层次评估模型 | 第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输电线路综合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比较 | 第76-83页 |
6.1 某地220kV线路简介 | 第76-77页 |
6.2 防雷措施的选择 | 第77页 |
6.3 防雷措施的技术经济性比较 | 第77-8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7.1 结论 | 第83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