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以往工作概况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6 研究方法和进程安排 | 第13-15页 |
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5-16页 |
2.2 区域地质 | 第16-23页 |
2.2.1 地层 | 第17-19页 |
2.2.2 构造 | 第19-21页 |
2.2.3 岩浆岩 | 第21-22页 |
2.2.4 变质岩 | 第22-23页 |
3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3-32页 |
3.1 遥感数据源 | 第23-25页 |
3.2 ETM+彩色合成波段选择 | 第25-26页 |
3.3 影像去干扰处理 | 第26-27页 |
3.3.1 大气校正 | 第26-27页 |
3.3.2 影像掩膜 | 第27页 |
3.3.3 比值处理 | 第27页 |
3.4 遥感影像的几何校正 | 第27-29页 |
3.5 子区切取 | 第29页 |
3.6 ETM+遥感影像融合 | 第29-30页 |
3.7 ETM+遥感影像直方图均衡化 | 第30-31页 |
3.8 地质解译底图制作 | 第31-32页 |
4 遥感地质解译 | 第32-40页 |
4.1 遥感地质解译的原则和方法 | 第32-33页 |
4.1.1 解译原则 | 第32-33页 |
4.1.2 解译方法 | 第33页 |
4.2 岩性及地层解译 | 第33-36页 |
4.2.1 主要地层及岩体影像图 | 第33-35页 |
4.2.2 工作区地层及岩体解译结果 | 第35-36页 |
4.3 线环构造解译 | 第36-40页 |
4.3.1 线环构造影像特征 | 第36-37页 |
4.3.2 影像边缘增强 | 第37页 |
4.3.3 线环构造解译标志 | 第37-38页 |
4.3.4 工作区线环构造特征 | 第38页 |
4.3.5 工作区线环构造解译结果 | 第38-40页 |
5 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 | 第40-57页 |
5.1 遥感信息提取基础 | 第40-41页 |
5.2 利用ETM+遥感数据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 第41-45页 |
5.2.1 与羟基蚀变有关的粘土蚀变信息提取 | 第41-43页 |
5.2.2 铁化蚀变信息提取 | 第43-44页 |
5.2.3 硅化信息提取 | 第44-45页 |
5.3 利用ASTER遥感数据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 第45-57页 |
5.3.1 ASTER数据提取OH~-、CO_3~(2-)蚀变信息 | 第45-50页 |
5.3.2 ASTER数据提取铁染蚀变信息 | 第50-51页 |
5.3.3 ASTER数据提取硅化蚀变信息 | 第51-52页 |
5.3.4 ETM+和ASTER数据信息提取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5 信息提取结果验证 | 第54-57页 |
6 成矿预测 | 第57-66页 |
6.1 遥感成矿预测原理和方法 | 第57-58页 |
6.1.1 遥感成矿预测原理 | 第57-58页 |
6.1.2 遥感成矿预测方法 | 第58页 |
6.2 控矿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6.3 找矿标志 | 第59页 |
6.4 成矿预测区的圈定 | 第59-66页 |
6.4.1 成矿预测技术路线 | 第59-60页 |
6.4.2 预测区等级划分 | 第60-61页 |
6.4.3 预测区分述 | 第61-66页 |
7 结论 | 第66-68页 |
7.1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66-67页 |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