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2-21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 第12-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2页 |
2.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对集体记忆的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2、《年代秀》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18-19页 |
(三)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1.研究目的与个案设计 | 第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二、《年代秀》走红:电视媒介的困境与怀旧心理的契合 | 第21-25页 |
(一)怀旧类综艺节目概述 | 第21页 |
(二)国内怀旧类综艺节目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三)怀旧类综艺节目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 第22-25页 |
1.政策催生怀旧类综艺节目 | 第22-23页 |
2.融媒时代带来发展契机 | 第23-25页 |
三、《年代秀》:集体记忆建构的综艺实践 | 第25-35页 |
(一)《年代秀》建构集体记忆的内因和外因 | 第25-26页 |
1.内因——情感共鸣 | 第25页 |
2.外因——电视的力量 | 第25-26页 |
(二)《年代秀》建构集体记忆的途径 | 第26-32页 |
1.代际元素在节目制作传播的运用 | 第27-28页 |
2.年代符号的选择与重组 | 第28-31页 |
3.融媒时代建构集体记忆新路径 | 第31-32页 |
(三)《年代秀》建构集体记忆的显性表达 | 第32-33页 |
1.仪式性节目形态表征再现 | 第32-33页 |
2.仪式性叙事表达 | 第33页 |
(四)《年代秀》建构集体记忆的隐性表达 | 第33-35页 |
四、融媒环境下《年代秀》集体记忆建构的变迁 | 第35-42页 |
(一)集体记忆下的《年代秀》 | 第35-36页 |
1.延续和重复——建构集体记忆的方式 | 第35-36页 |
2.形成社会认同 | 第36页 |
(二)融媒环境下《年代秀》集体记忆建构的变迁 | 第36-42页 |
1.近六年节目抽样对比 | 第37-39页 |
2.个案分析 | 第39-42页 |
五、融媒时代集体记忆建构的“二次叙事” | 第42-52页 |
(一)集体记忆建构的网络实践 | 第42-48页 |
1.集体记忆网络建构的路径之一:官方微博 | 第42-44页 |
2.集体记忆网络建构的路径之二:弹幕 | 第44-45页 |
3.集体记忆网络建构的路径之三:百度贴吧 | 第45-46页 |
4.集体记忆网络建构的路径之四:客户端 | 第46-47页 |
5.集体记忆网络建构路径之五:微信公众号 | 第47-48页 |
(二) 社交式传播:集体记忆建构的二次叙事 | 第48-52页 |
1.打破时空限制的即时交互 | 第48-49页 |
2.打破主流话语权与官方建构 | 第49-50页 |
3.融媒时代集体参与式的共享传播 | 第50-52页 |
六、融媒时代电视节目集体记忆的共享与回归 | 第52-56页 |
(一)“年代怀旧”的建构与消解 | 第52-54页 |
1.综艺外衣书写的大众狂欢 | 第52-53页 |
2.融媒时代集体记忆建构的消解 | 第53-54页 |
(二)“年代怀旧”追忆过往和映照当下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