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二)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四、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25页 |
| 一、国内研究 | 第17-21页 |
| (一)中国雾霾成因的研究 | 第17-19页 |
| (二)地区雾霾成因的研究 | 第19-20页 |
| (三)不同视角下的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 第20-21页 |
| 二、国外研究 | 第21-22页 |
| 三、文献述评 | 第22-23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郑州市雾霾污染现状 | 第25-33页 |
| 一、郑州市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 二、郑州市雾霾污染情况 | 第27-30页 |
| (一)雾霾界定 | 第27页 |
| (二)污染情况 | 第27-30页 |
| 三、雾霾损失 | 第30-32页 |
| (一)估算方法 | 第31页 |
| (二)损失状况 | 第31-32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 | 第33-47页 |
| 一、雾霾污染的经济学内涵 | 第33-36页 |
| (一)雾霾污染的经济学属性 | 第33-34页 |
| (二)雾霾污染与经济发展 | 第34-36页 |
| 二、雾霾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1页 |
| (一)产业结构 | 第37-38页 |
| (二)煤炭消费总量 | 第38-39页 |
| (三)机动车保有量 | 第39-40页 |
| (四)建筑施工扬尘 | 第40-41页 |
| (五)其他因素 | 第41页 |
| 三、计量模型 | 第41-44页 |
| (一)因变量的设定 | 第41-42页 |
| (二)自变量的设定 | 第42-44页 |
| (三)计量模型的设定 | 第44页 |
| 四、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雾霾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47-59页 |
| 一、数据说明 | 第47-49页 |
| (一)数据来源 | 第47-49页 |
| (二)数据预处理 | 第4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49-51页 |
| 三、计量检验 | 第51-55页 |
| (一)模型拟合效果检验 | 第51-52页 |
| (二)解释力检验 | 第52-53页 |
| (三)特异点检验 | 第53-54页 |
| (四)组间相关关系结构检验 | 第54-55页 |
| (五)数据重构质量检验 | 第55页 |
| 四、计量结果 | 第55-57页 |
| 五、结果讨论 | 第57-58页 |
| 六、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3页 |
| 一、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 二、政策建议 | 第60-61页 |
| 三、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