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1.1 DTN网络 | 第17-20页 |
1.1.1 DTN网络的概念与起源 | 第17页 |
1.1.2 DTN网络的特点 | 第17-18页 |
1.1.3 DTN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1.1.4 DTN网络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 第19-20页 |
1.2 卫星DTN网络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2页 |
1.2.1 卫星DTN网络 | 第20-21页 |
1.2.2 卫星DTN网络组成 | 第21-2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2-25页 |
第二章 路由算法 | 第25-37页 |
2.1 DTN网络路由算法 | 第25-29页 |
2.1.1 DTN网络的路由算法分类 | 第25页 |
2.1.2 DTN网络的路由算法 | 第25-29页 |
2.2 卫星DTN网络路由算法 | 第29-34页 |
2.2.1 GEO-relaying卫星网络上的DTN路由算法 | 第29-30页 |
2.2.2 SDTNR算法 | 第30-31页 |
2.2.3 MLSR算法 | 第31-32页 |
2.2.4 VLRA算法 | 第32页 |
2.2.5 SARA算法 | 第32页 |
2.2.6 TPDR路由算法 | 第32-34页 |
2.3 卫星DTN网络路由技术分析 | 第34-37页 |
第三章 STK/VS2010/OPNET仿真工具介绍 | 第37-43页 |
3.1 OPNET简介 | 第37-40页 |
3.1.1 OPNET网络仿真软件仿真流程 | 第37-38页 |
3.1.2 OPNET的三层建模机制 | 第38-39页 |
3.1.3 OPNET的通信机制 | 第39-40页 |
3.2 STK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3.2.1 STK软件概述 | 第40-41页 |
3.2.2 STK软件的对象组织模式 | 第41页 |
3.2.3 STK软件的可见性分析 | 第41页 |
3.3 VS2010简介 | 第41页 |
3.4 仿真平台 | 第41-43页 |
第四章 ED路由算法分析 | 第43-49页 |
4.1 分析ED算法 | 第43-45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45-49页 |
4.2.1 源路由算法的弊端 | 第45-46页 |
4.2.2 单路径的弊端 | 第46-49页 |
第五章 双路径分布式ED路由算法 | 第49-69页 |
5.1 时间片划分 | 第49-50页 |
5.2 分布式路由计算 | 第50-51页 |
5.3 双路径分布式路由计算 | 第51-58页 |
5.3.1 卫星之间的距离 | 第52-53页 |
5.3.2 时延邻接矩阵 | 第53-54页 |
5.3.3 双路径路由计算 | 第54-55页 |
5.3.4 节点选择 | 第55-57页 |
5.3.5 算法总结 | 第57-58页 |
5.4 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58-69页 |
5.4.1 网络模型 | 第58页 |
5.4.2 STK仿真卫星星座 | 第58-61页 |
5.4.3 划分时间片和构建[0-1]矩阵 | 第61-62页 |
5.4.4 OPNET进行网络仿真 | 第62-65页 |
5.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第六章 双路径分布式ED路由算法抗毁性研究 | 第69-77页 |
6.1 双路径分布式ED算法抗毁性分析 | 第69页 |
6.2 抗毁性双路径分布式ED算法 | 第69-71页 |
6.2.1 数据收敛 | 第70页 |
6.2.2 路由计算 | 第70-71页 |
6.2.3 路由过程 | 第71页 |
6.3 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6.3.1 网络模型 | 第71-73页 |
6.3.2 结果收集与分析 | 第73-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7.1 总结 | 第77页 |
7.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作者简介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