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 序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 1.1 临床资料选择 | 第13-14页 |
| 1.1.1 病例资料 | 第13页 |
| 1.1.2 入选标准 | 第13页 |
| 1.1.3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 1.2 血肿分型及血肿体积计算 | 第14页 |
| 1.3 手术分组及方式 | 第14-15页 |
| 1.3.1 小骨窗开颅经皮层造瘘入路 | 第14-15页 |
| 1.3.2 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 | 第15页 |
| 1.4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检测 | 第15-16页 |
| 1.5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 1.6 术后结果对比 | 第16-17页 |
| 1.6.1 两种术后并发症 | 第16页 |
| 1.6.2 两种术后恢复情况 | 第16页 |
| 1.6.3 两组患者术后GFAP对比 | 第16-17页 |
| 第2章 结果 | 第17-22页 |
| 2.1 两组病例资料的一般基线指标比较 | 第17-18页 |
| 2.2 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第18-21页 |
| 2.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 | 第18页 |
| 2.2.2 手术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 第18-19页 |
| 2.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 第19-20页 |
| 2.2.4 术后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第20-21页 |
| 附表 | 第21-22页 |
| 第3章 讨论 | 第22-29页 |
| 3.1 影响高血压壳核出血的危险因素 | 第22-23页 |
| 3.2 解剖、血肿分型 | 第23-24页 |
| 3.2.1 基底节区解剖学基础 | 第23页 |
| 3.2.2 血肿分型及血肿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 3.3 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并发症 | 第24-27页 |
| 3.3.1 路径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 第25-26页 |
| 3.3.2 术后并发症和预后分析 | 第26-27页 |
| 3.4 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第27-29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29-30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4页 |
| 综述 | 第34-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