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 | 第11-19页 |
1.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含义 | 第11-12页 |
1.2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 | 第12-13页 |
1.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 | 第13-14页 |
1.4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4.1 程序保障理论 | 第14-15页 |
1.4.2 判决既判力理论 | 第15-16页 |
1.5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制度功能 | 第16-19页 |
1.5.1 遏制虚假诉讼 | 第16-17页 |
1.5.2 减轻当事人主义对第三人的损害 | 第17页 |
1.5.3 弥补裁判效力扩张所带来的不公正 | 第17-19页 |
第2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 第19-26页 |
2.1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参加诉讼 | 第19-20页 |
2.1.1 两制度的共性与差异 | 第19-20页 |
2.1.2 两制度的衔接 | 第20页 |
2.2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 | 第20-22页 |
2.2.1 两制度的共性与差异 | 第20-21页 |
2.2.2 两制度的衔接 | 第21-22页 |
2.3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 | 第22-26页 |
2.3.1 两制度的共性与差异 | 第22-23页 |
2.3.2 两制度的衔接 | 第23-26页 |
第3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3.1 原告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告主体范围过窄 | 第26-28页 |
3.2 程序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程序设置不全面 | 第28-29页 |
3.3 相关配套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相关配套措施 | 第29-32页 |
第4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完善建议 | 第32-37页 |
4.1 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范围 | 第32-33页 |
4.2 细化具体运行程序 | 第33-34页 |
4.3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 第34-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