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国内对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域外对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界定与规制意义 | 第16-21页 |
2.1 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概念 | 第16-17页 |
2.2 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 第17-19页 |
2.2.1 拒绝监管 | 第17-18页 |
2.2.2 监管不到位 | 第18-19页 |
2.2.3 监管不及时 | 第19页 |
2.3 规制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1-29页 |
3.1 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法难依与立法滞后 | 第21-22页 |
3.2 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缺乏规制 | 第22-24页 |
3.3 食品安全多重监管,效率低下 | 第24-26页 |
3.3.1 多重监管 | 第24-25页 |
3.3.2 效率低下 | 第25-26页 |
3.4 地方保护 | 第26-29页 |
3.4.1 地方保护的概念及危害现状 | 第26页 |
3.4.2 地方保护的诱因 | 第26-27页 |
3.4.3 保护视域下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规制不能 | 第27-29页 |
4 完善规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建议 | 第29-38页 |
4.1 域外有益经验借鉴 | 第29-32页 |
4.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4.1.2 食品安全监管机关与监管职权的统一化与集中化 | 第30-32页 |
4.2 规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思考 | 第32-38页 |
4.2.1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立法 | 第32-34页 |
4.2.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作为的行政问责机制 | 第34-35页 |
4.2.3 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的职权范围 | 第35页 |
4.2.4 将食品安全纳入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