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1.2.3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2.4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20-21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研究区域与研究数据 | 第22-24页 |
第2章 城市居住空间及其影响因素 | 第24-35页 |
2.1 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 第24-26页 |
2.1.1 城市空间结构 | 第24页 |
2.1.2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 | 第24-26页 |
2.2 城市居住空间影响因素 | 第26-35页 |
2.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6页 |
2.2.2 城镇化进程 | 第26-27页 |
2.2.3 社会经济因素 | 第27-28页 |
2.2.4 国家意识形态影响 | 第28-30页 |
2.2.5 社会阶层分化 | 第30-31页 |
2.2.6 家庭居住迁移 | 第31-33页 |
2.2.7 城市交通系统 | 第33-35页 |
第3章 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演变实践 | 第35-42页 |
3.1 国外城市居住空间演变实践 | 第35-37页 |
3.2 国内城市居住空间演变实践 | 第37-41页 |
3.3 对成都的启示 | 第41-42页 |
第4章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演变分析 | 第42-72页 |
4.1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 | 第42-48页 |
4.1.1 散点分布 | 第42-43页 |
4.1.2 带状分布 | 第43-45页 |
4.1.3 板块状分布 | 第45-46页 |
4.1.4 东扩、西进、南延 | 第46-48页 |
4.2 现阶段成都城市居住空间的主要特征 | 第48-65页 |
4.2.1 人口的空间分布 | 第48-51页 |
4.2.2 空间区域分布特征 | 第51-57页 |
4.2.3 不同价位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 | 第57-59页 |
4.2.4 不同类型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 | 第59-64页 |
4.2.5 居住与就业空间特征 | 第64-65页 |
4.3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65-72页 |
4.3.1 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 第66-69页 |
4.3.2 城市中心区居住用地效能发挥不足 | 第69-70页 |
4.3.3 居住空间过分依赖交通干道 | 第70页 |
4.3.4 居住分异现象开始出现 | 第70-71页 |
4.3.5 城市中弱势群体的居住问题 | 第71-72页 |
第5章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演变趋势 | 第72-89页 |
5.1 影响成都未来城市居住空间演变的因素 | 第72-77页 |
5.1.1 平原地形地貌 | 第72页 |
5.1.2 城镇化进程 | 第72-73页 |
5.1.3 住宅价格 | 第73-74页 |
5.1.4 国家政策导向 | 第74-75页 |
5.1.5 交通便捷度 | 第75-76页 |
5.1.6 居民的社会属性 | 第76-77页 |
5.2 成都城市居住空间演变趋势 | 第77-84页 |
5.2.1 城市住宅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77-78页 |
5.2.2 城市住宅沿交通干线分布 | 第78-80页 |
5.2.3 居住空间从蔓延式向走廊式发展 | 第80-81页 |
5.2.4 郊区城市化成为住区建设的主流 | 第81-83页 |
5.2.5 居民结构转变趋势 | 第83-84页 |
5.3 完善成都城市居住空间的政策建议 | 第84-89页 |
5.3.1 南北东方向发展形成多核心组团城市居住空间 | 第84-85页 |
5.3.2 加快重要轴线大众捷运系统建设 | 第85-86页 |
5.3.3 合理提高城市中心区新建住宅高度与容积率 | 第86-87页 |
5.3.4 促进不同阶层的适度混合居住 | 第87-88页 |
5.3.5 弱势群体居住问题改善的主要途径 | 第88-8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89-91页 |
6.1 本文的结论 | 第89-90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