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15页 |
1 拮抗生物及防病机理研究 | 第7-11页 |
1.1 拮抗微生物 | 第7-10页 |
1.2 拮抗植物 | 第10-11页 |
1.3 拮抗动物 | 第11页 |
2 问题与展望 | 第11-12页 |
2.1 问题 | 第11-12页 |
2.2 展望 | 第12页 |
3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3.1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现状 | 第12页 |
3.2 假单胞菌 M18 及其工程菌 | 第12-13页 |
3.3 新型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 | 第13-14页 |
3.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 构建双突变菌株,提高M18的发酵效价 | 第15-17页 |
1.1 材料 | 第15-16页 |
1.1.1 菌种 | 第15-16页 |
1.1.2 培养基 | 第16页 |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6页 |
1.2 引物和PCR验证 | 第16-17页 |
1.3 细菌结合转移 | 第17页 |
1.4 PCA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 第17页 |
2 与增效剂复配,提高生防效果 | 第17-21页 |
2.1 材料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1 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2 离体叶片试验 | 第18-19页 |
2.2.3 苗期盆栽试验 | 第19页 |
2.2.4 田间试验 | 第19-20页 |
2.2.4.1 增效作用验证试验 | 第19-20页 |
2.2.4.2 持效期检测试验 | 第20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1-31页 |
1 构建双突变菌株M18GQ,提高的发酵效价 | 第21-22页 |
1.1 突变菌株Ml8GQ的构建 | 第21页 |
1.2 不同培养基中M18GQ 与M18G 的发酵效价比较 | 第21-22页 |
2 与增效剂复配,提高生防效果 | 第22-31页 |
2.1 复配剂和单剂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和抑菌作用 | 第22-24页 |
2.2 水稻离体叶片试验 | 第24-26页 |
2.3 苗期盆栽试验 | 第26-28页 |
2.4 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 第28-29页 |
2.5 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内,1.0%申嗪霉素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附录 试验所用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37-38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