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含过渡金属配合物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环氧化反应性能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57页
    1.1 环氧化合物的用途第17-19页
    1.2 环氧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9-26页
        1.2.1 卤醇法第19页
        1.2.2 有机过酸环氧化法(普列柴亦夫氧化法)第19-20页
        1.2.3 无机酸盐氧化法第20-21页
        1.2.4 烷基过氧化氢氧化法第21-22页
        1.2.5 双氧水氧化法第22-23页
        1.2.6 分子氧氧化法第23-26页
    1.3 均相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固载化第26-40页
        1.3.1 包裹法固载第26-27页
        1.3.2 离子交换法固载第27-29页
        1.3.3 共价键链接固载第29-40页
    1.4 多相环氧化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第40-43页
    1.5 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7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57-65页
    2.1 主要试剂和原料第57-58页
    2.2 实验仪器第58页
    2.3 催化剂的制备第58-59页
        2.3.1 试剂与原料纯化第58-59页
        2.3.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详见各章节第59页
    2.4 表征方法及测试手段第59-61页
        2.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59页
        2.4.2 CHN元素分析(EA)第59页
        2.4.3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59-60页
        2.4.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第60页
        2.4.5 氮吸附实验(N_2-sorption)第60页
        2.4.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第60页
        2.4.7 差热-热重分析(TGA-DTA)第60页
        2.4.8 氢核磁共振波谱(HNMR)第60页
        2.4.9 顺磁共振波谱分析(EPR)第60页
        2.4.10 X光电子能谱(XPS)第60-61页
    2.5 反应评价分析第61-62页
        2.5.1 非手性环氧化反应评价第61页
        2.5.2 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评价第61-62页
    2.6 校正因子的测定第62-65页
第三章 Mn~Ⅱ毗啶联吡唑化合物功能化的SBA-15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第65-91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69页
        3.2.1 介孔纯硅SBA-15的合成第66页
        3.2.2 [3-(2-吡啶基)-1-吡唑]配体的合成第66-67页
        3.2.3 N-(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3-(2-吡啶基)-1-吡唑]乙酰胺(1)的合成第67-68页
        3.2.4 均相[Mn~Ⅱ(1)_2](OAC)_2配合物的合成第68页
        3.2.5 杂化材料1a、2a和2b的合成第68-69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9-83页
        3.3.1 杂化材料的表征第69-73页
        3.3.2 烯烃环氧化反应评价第73-83页
    3.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第四章 过氧化钨吡啶基毗唑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第91-113页
    4.1 引言第91-92页
    4.2 实验部分第92-95页
        4.2.1 介孔SBA-15的合成第92页
        4.2.2 介孔Si-MCM-41和Al-MCM-41的合成第92页
        4.2.3 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合成第92-93页
        4.2.4 吡啶联吡唑官能团修饰的硅基材料的合成第93页
        4.2.5 [3-(2-吡啶基)-1-吡唑]功能化的介孔材料杂化材料(1)-SBA-15,(1)-MCM-41,(1)-Al-MCM-41和(1)-AlPO的合成第93页
        4.2.6 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功能化的SBA-15杂化材料(2)-SBA-15的合成第93页
        4.2.7 -咪唑官能团功能化的SBA-15杂化材料(3)-SBA-15的合成第93-94页
        4.2.8 以4,4-联吡啶官能团修饰的硅基材料(4)-SBA-15的合成第94页
        4.2.9 均相过氧化钨配合物WO(O_2)_2(DMF)_2的合成第94-95页
        4.2.10 含过氧化钨杂化材料(WO_5(1)-SBA-15,WO_5(2)-SBA-15,WO_5(3)-SBA-15和WO_5(4)-SBA-15)的合成第95页
        4.2.11 含过氧化钨杂化材料(WO_5(1)-MCM-41,WO_5(1)-Al-MCM-41和WO_5(1)-AlPO)的合成第9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5-107页
        4.3.1 杂化材料的表征第95-100页
        4.3.2 催化性能第100-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3页
第五章 过氧化钨吡啶基吡唑配合物功能化的炭材料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第113-129页
    5.1 引言第113-114页
    5.2 实验部分第114-116页
        5.2.1 蔗糖-炭材料的合成(SC)第114页
        5.2.2 合成介孔炭材料(NC-2)第114-115页
        5.2.3 [3-(2-吡啶基)-1-吡唑]功能化的杂化材料(1-SC和1-NC-2)的合成第115页
        5.2.4 含过氧化钨杂化材料(WO_5(1)-SC和WO_5(1)-NC-2)的合成第115-116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6-123页
        5.3.1 杂化材料的表征第116-119页
        5.3.2 烯丙基醇环氧化反应评价第119-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9页
第六章 Mn~Ⅲ(salen)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129-143页
    6.1 引言第129-130页
    6.2 实验部分第130-133页
        6.2.1 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合成第130页
        6.2.2 氨丙基功能化的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合成(AP-AlP_(0.9)O、AP-AlP_(1.0)O和AP-AlP_(1.1)O)第130-131页
        6.2.3 Mn~Ⅲ(salen)Cl催化剂的合成第131-132页
        6.2.4 手性Mn~Ⅲ(salen)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磷酸铝材料的合成(Salen-Mn-AP-AlP_(0.9)O、Salen-Mn-AP-AlP_(1.0)O和Salen-Mn-AP-AlP_(1.1)O)第132-133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3-140页
        6.3.1 材料的表征第133-137页
        6.3.2 非官能团烯烃的不催化环氧化第137-140页
    6.4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3页
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结论第143-145页
    展望第145-147页
作者简历第147页
发表文章第147-149页
    研究论文第147-148页
    会议论文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污染物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
下一篇: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