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的提出 | 第16-17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拦污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第19-25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方案的设计 | 第19-22页 |
2.3 方案的选择 | 第22-23页 |
2.4 连续清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23页 |
2.5 总体设计参数确定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拦污装置结构设计 | 第25-55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牵引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25-40页 |
3.2.1 拦污网片几何尺寸的计算 | 第26-27页 |
3.2.2 拦污网片在水中拦污的受力分析计算 | 第27-29页 |
3.2.3 牵引轴的结构设计 | 第29-31页 |
3.2.4 单个拦污网片所需牵引力的初计算 | 第31-33页 |
3.2.5 牵引链条的选型 | 第33-36页 |
3.2.6 主动链轮Ⅴ的设计 | 第36-37页 |
3.2.7 主动轴的设计及安全校核 | 第37-39页 |
3.2.8 从动轴的设计 | 第39-40页 |
3.3 驱动、传动系统设计 | 第40-47页 |
3.3.1 传动链条Ⅰ的选型 | 第41页 |
3.3.2 主动链轮Ⅰ和从动链轮Ⅱ的设计 | 第41-42页 |
3.3.3 传动轴的设计 | 第42-45页 |
3.3.4 驱动系统的设计 | 第45-47页 |
3.4 张紧装置的设计 | 第47-48页 |
3.5 冲洗、排污系统的设计 | 第48-50页 |
3.5.1 冲洗喷头规格的选取 | 第48-49页 |
3.5.2 高压清洗机的选取 | 第49-50页 |
3.5.3 排污系统的设计 | 第50页 |
3.6 电路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0-53页 |
3.6.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50-51页 |
3.6.2 位置传感器的选择 | 第51页 |
3.6.3 外部强制控制开关的设计 | 第51页 |
3.6.4 电路控制设计及布局 | 第51-52页 |
3.6.5 电路控制系统保护措施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关键零部件安全性分析 | 第55-63页 |
4.1 关键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55-62页 |
4.1.1 有限元法简介 | 第55-56页 |
4.1.2 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56-57页 |
4.1.3 主动链轮Ⅴ静力学应力分析 | 第57-60页 |
4.1.4 轴的有限元分析 | 第60-62页 |
4.2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连续清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试验研究 | 第63-73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拦污网片水中受力实验 | 第63-67页 |
5.2.1 实验目的 | 第63页 |
5.2.2 实验器材 | 第63-64页 |
5.2.3 实验步骤 | 第64-66页 |
5.2.4 拦污网片正面受力理论计算 | 第66页 |
5.2.5 拦污网片正面受力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5.3 连续清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运行试验 | 第67-71页 |
5.3.1 连续清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试验机 | 第67-70页 |
5.3.2 连续清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试验台运行结果及分析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