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问题的发展和实质 | 第9-14页 |
| (一) 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 | 第9-10页 |
| 1. 隐私与隐私权 | 第9-10页 |
| 2. 网络隐私权 | 第10页 |
| (二)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的发展 | 第10-13页 |
| 1. 大数据缘起 | 第10-11页 |
| 2. 大数据的特征 | 第11-12页 |
| 3. 大数据给网络隐私权保护带来的挑战 | 第12-13页 |
| (三)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实质 | 第13-14页 |
| 二、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侵权行为分析 | 第14-18页 |
| (一) 大数据时代侵犯网络隐私权的原因 | 第14-16页 |
| 1. 网络技术的属性决定 | 第14-15页 |
| 2. 大数据本身的价值与处理技术的推动 | 第15页 |
| 3. 数据保护相关法律缺失,用户权利意识淡薄 | 第15-16页 |
| (二) 大数据时代侵犯网络隐私权的方式 | 第16-17页 |
| 1. 不当收集个人数据 | 第16页 |
| 2. 对个人数据的再次利用 | 第16-17页 |
| 3. 个人数据交易 | 第17页 |
| (三) 大数据时代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17-18页 |
| 1. 侵权主体构成复杂 | 第17-18页 |
| 2. 侵权手段多样且隐蔽 | 第18页 |
| 三、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 (一) 网络隐私权立法不健全 | 第18-20页 |
| 1. 立法缺乏针对性 | 第18-19页 |
| 2. 现有法律条文操作性不强 | 第19-20页 |
| (二) 网络隐私权的客体界定不清 | 第20页 |
| (三) 网络隐私权的内容不明确 | 第20-21页 |
| (四) 大数据利用不当增加隐私泄露的风险 | 第21页 |
| 四、大数据时代构建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 第21-27页 |
| (一) 制定专门法律保护网络隐私权 | 第21-23页 |
| 1. 关于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2-23页 |
| 2. 明确网络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23页 |
| 3. 责任的承担 | 第23页 |
| (二) 合理界定网络隐私权的客体 | 第23-25页 |
| 1. 私人信息 | 第24页 |
| 2. 个人私事 | 第24页 |
| 3. 私密领域 | 第24-25页 |
| (三) 明确网络隐私权的内容 | 第25-26页 |
| 1. 数据自决权 | 第25页 |
| 2. 数据知情权 | 第25页 |
| 3. 异议请求权 | 第25-26页 |
| 4. 删除请求权 | 第26页 |
| (四) 确立大数据利用的基本原则,降低网络隐私权侵权风险 | 第26-27页 |
| 1. 自主原则 | 第26页 |
| 2. 限制利用原则 | 第26-27页 |
| 3. 主体参与原则 | 第27页 |
| 4. 救济原则 | 第27页 |
| 结语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 致谢 | 第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