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无刷直流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无刷直流电机运行及控制原理 | 第18-29页 |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和运行原理 | 第18-22页 |
2.1.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 | 第18-20页 |
2.1.2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2.2.1 电压方程 | 第22-23页 |
2.2.2 运动方程 | 第23-24页 |
2.2.3 机械特性 | 第24页 |
2.3 反电势法分析 | 第24-28页 |
2.3.1 反电势特性分析 | 第24-26页 |
2.3.2 反电势过零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3.3 无刷直流电机启动方法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无刷直流电机模糊PI控制及仿真 | 第29-45页 |
3.1 模糊PI控制器的设计 | 第29-32页 |
3.1.1 模糊PI控制器结构选择 | 第29-30页 |
3.1.2 输入变量的模糊化和隶属函数 | 第30页 |
3.1.3 模糊PI控制器规则设计 | 第30-32页 |
3.1.4 模糊PI控制器解模糊设计 | 第32页 |
3.2 无位置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2-39页 |
3.2.1 无刷直流电机本体模块 | 第33-37页 |
3.2.2 速度控制模块 | 第37页 |
3.2.3 电流控制模块 | 第37-38页 |
3.2.4 反电动势换相模块 | 第38页 |
3.2.5 电压逆变模块 | 第38-39页 |
3.2.6 PI参数的选取 | 第39页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 | 第45-61页 |
4.1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 第45-46页 |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46-53页 |
4.2.1 控制芯片简介 | 第46-47页 |
4.2.2 外围电路 | 第47-49页 |
4.2.3 电源模块电路 | 第49-50页 |
4.2.4 隔离驱动电路 | 第50-51页 |
4.2.5 电流检测与保护电路 | 第51-52页 |
4.2.6 反电势检测电路 | 第52-53页 |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53-60页 |
4.3.1 系统主程序 | 第53-54页 |
4.3.2 转子预定位程序 | 第54-55页 |
4.3.3 外同步运行程序 | 第55-56页 |
4.3.4 反电势过零点检测程序 | 第56-57页 |
4.3.5 无传感器运行程序 | 第57-58页 |
4.3.6 换相程序 | 第58-59页 |
4.3.7 模糊PI控制双闭环调节子程序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实验平台搭建及结果分析 | 第61-72页 |
5.1 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人机界面 | 第61-65页 |
5.1.1 电机监测界面前面板设计 | 第61-63页 |
5.1.2 电机监测界面框图程序设计 | 第63-65页 |
5.2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65-66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