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6页 |
绪论 | 第6页 |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概念特征及流觞 | 第6-9页 |
(一)、德国表现主义的概念与特征 | 第7-8页 |
(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起源 | 第8-9页 |
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当代中国绘画转化后的新局面 | 第9-14页 |
(一)、当代水墨人物画在形式上的转化 | 第10-13页 |
1.1 从观念形式中转化 | 第10-11页 |
1.2 从造型中转化 | 第11-12页 |
1.3 “色”和“墨”的转化 | 第12-13页 |
(二)、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水墨人物画中的“再现性” | 第13-14页 |
2.1 、当代水墨写意人物绘画在形式上的自由选择性 | 第13页 |
2.2 、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绘画中的笔墨的“再认识” | 第13-14页 |
三、当代语境下中国的表现主义水墨写意人物画家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语言 | 第14-17页 |
(一)、王彦萍:“以色当墨”独有的情感表达 | 第14-15页 |
(二)、刘进安:理性的水墨批判者 | 第15-16页 |
(三)、李孝萱:都市的呐喊者 | 第16-17页 |
(四)、邢庆仁:用笔墨叙述艺术 | 第17页 |
四、我对表现主义水墨写意人物画的探索 | 第17-24页 |
(一)、绘画题材的选择 | 第18-19页 |
(二)、画面中笔触的表现 | 第19-22页 |
2.1 《患者一》 | 第20-21页 |
2.2 《患者二》 | 第21-22页 |
(三) 、个体主观意识的宣泄 | 第22-24页 |
3.1 《患者三》 | 第22-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附录 | 第2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