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人格犯罪的侦查讯问对策研究
| 内容摘要 | 第1-8页 |
| 导论 | 第8-10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9页 |
| 四、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 第一章 变态人格的基本理论 | 第10-20页 |
| 第一节 变态人格的概念和特点 | 第10-15页 |
| 一、人格的概念和特点 | 第10-11页 |
| 二、变态人格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5页 |
| 第二节 变态人格的成因 | 第15-20页 |
| 一、生理因素 | 第15-16页 |
| 二、心理因素 | 第16-17页 |
| 三、环境因素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变态人格犯罪案件与变态人格犯罪嫌疑人 | 第20-26页 |
| 第一节 变态人格犯罪案件的特点 | 第20-23页 |
| 一、作案时间和地点的特点 | 第20页 |
| 二、作案对象的选择特点 | 第20-21页 |
| 三、作案现场的特点 | 第21页 |
| 四、作案手法的特点 | 第21-22页 |
| 五、作案后的反常特点 | 第22-23页 |
| 六、对罪责的认知特点 | 第23页 |
| 第二节 变态人格犯罪嫌疑人的特点 | 第23-26页 |
| 第三章 变态人格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对策 | 第26-40页 |
| 第一节 变态人格犯罪案件讯问主体的特殊要求 | 第26-28页 |
| 一、讯问主体的特殊专业素质要求 | 第26页 |
| 二、讯问主体的特殊能力要求 | 第26-28页 |
| 第二节 侦查讯问前的准备工作 | 第28-31页 |
| 一、串、并案分析 | 第28页 |
| 二、调查第一次作案的时间和地点 | 第28页 |
| 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侧写 | 第28-31页 |
| 第三节 不同类型变态人格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策略 | 第31-40页 |
| 一、偏执性人格 | 第31-32页 |
| 二、反社会性人格 | 第32-34页 |
| 三、冲动性人格 | 第34-35页 |
| 四、表演性人格 | 第35-36页 |
| 五、强迫性人格 | 第36-37页 |
| 六、焦虑性人格 | 第37-38页 |
| 七、依赖性人格 | 第38页 |
| 八、分裂样人格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