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1.1 2 型糖尿病 | 第10-18页 |
1.1.1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简介 | 第10-12页 |
1.1.2 抗糖尿病药物的主要分类和作用靶点 | 第12-16页 |
1.1.3 醛糖还原酶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 | 第16-18页 |
1.2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治疗 2 型糖尿病 | 第18-20页 |
1.2.1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2 天然药物筛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3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2.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1-22页 |
2.1.3 主要实验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2.1 天然药物的提取方法 | 第23页 |
2.2.2 牛眼晶状体中醛糖还原酶的提取方法 | 第23-24页 |
2.2.3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醛糖还原酶蛋白质浓度 | 第24页 |
2.2.4 醛糖还原酶活性测定 | 第24-25页 |
2.2.5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筛选与测定 | 第25-26页 |
2.2.6 高糖诱导晶状体 | 第26页 |
2.2.7 高糖培养后的晶状体石蜡切片,HE 染色 | 第26页 |
2.2.8 测定高糖培养后的晶状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 | 第26-27页 |
2.2.9 测定高糖培养后的晶状体内 SOD 含量 | 第27-28页 |
2.2.10 高糖培养 HBZY-1 细胞,MTT 毒性测定 | 第28-29页 |
2.2.11 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谷胱甘肽量 | 第29页 |
2.2.12 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 SOD 量 | 第29-30页 |
2.2.13 体外测定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3.1 牛眼晶状体提取醛糖还原酶 | 第31-41页 |
3.1.1 牛眼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的蛋白浓度测定 | 第31-32页 |
3.1.2 牛眼晶状体中提取醛糖还原酶酶活力 | 第32页 |
3.1.3 酶的比活力 | 第32-33页 |
3.1.4 天然药物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力 | 第33-34页 |
3.1.5 高糖培养后的晶状体石蜡切片,HE 染色 | 第34-35页 |
3.1.6 天然药物培养后的晶状体可溶性蛋白浓度变化测定 | 第35-36页 |
3.1.7 高糖培养后的晶状体内 SOD 含量 | 第36-37页 |
3.1.8 天然药物水提取物细胞毒性测定 | 第37-38页 |
3.1.9 测定给药后 HBZY-1 细胞谷胱甘肽量(mg/L) | 第38-39页 |
3.1.10 测定给药后 HBZY-1 细胞 SOD 量(U/mL) | 第39页 |
3.1.11 体外测定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含量: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