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软件漏洞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软件安全检测方法及工具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 | 第18-32页 |
2.1 软件漏洞 | 第18-20页 |
2.1.1 漏洞定义 | 第18-19页 |
2.1.2 漏洞特点 | 第19-20页 |
2.2 软件漏洞分类与分级 | 第20-25页 |
2.2.1 软件漏洞的分类 | 第20-24页 |
2.2.2 软件漏洞的分级 | 第24-25页 |
2.3 软件漏洞安全检测技术 | 第25-31页 |
2.3.1 软件静态分析技术 | 第25-28页 |
2.3.2 软件动态分析技术 | 第28-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源码的软件安全检测 | 第32-45页 |
3.1 符号执行分析技术 | 第32-34页 |
3.1.1 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32-34页 |
3.1.2 与其他漏洞分析技术的结合 | 第34页 |
3.2 逆向跟踪的符号执行技术 | 第34-35页 |
3.3 逆向跟踪的符号执行技术优化 | 第35-44页 |
3.3.1 节点检测 | 第37页 |
3.3.2 数据流树的构建 | 第37-39页 |
3.3.3 生成可能的执行路径 | 第39-40页 |
3.3.4 程序约束和安全约束 | 第40-43页 |
3.3.5 PC和SC验证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基于二进制程序的软件安全检测 | 第45-53页 |
4.1 动静结合的漏洞分析技术原理 | 第45-47页 |
4.2 基于二进制程序的污点分析技术 | 第47-48页 |
4.2.1 采用污点分析技术的原因 | 第47页 |
4.2.2 符号化的污点分析 | 第47-48页 |
4.3 动态符号执行技术的优化 | 第48-51页 |
4.3.1 具体执行和符号执行 | 第48-49页 |
4.3.2 动态符号执行优化策略 | 第49-51页 |
4.4 漏洞检查阶段 | 第51-52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2-53页 |
第5章 基于漏洞分析的软件安全综合检测方法实验与数据分析 | 第53-61页 |
5.1 实验环境 | 第53-55页 |
5.1.1 基于源码的软件检测模块工具介绍 | 第53-54页 |
5.1.2 基于二进制程序的软件检测模块工具介绍 | 第54-55页 |
5.2 基于源码的软件检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5.2.1 实验评价指标 | 第55-56页 |
5.2.2 实验数据 | 第56-57页 |
5.2.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7页 |
5.2.4 与其他测试工具的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5.3 基于二进制程序的软件检测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6.2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