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1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 第13-14页 |
1.2 噬菌体概述 | 第14-16页 |
1.3 噬菌体疗法 | 第16-23页 |
第二章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第23-51页 |
2.1 材料 | 第23-24页 |
2.1.1 宿主菌株 | 第23页 |
2.1.2 污水样本 | 第23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 方法 | 第24-34页 |
2.2.1 铜绿假单胞菌 16SrRNA 鉴定 | 第24-26页 |
2.2.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滴度测定 | 第26-27页 |
2.2.3 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7-28页 |
2.2.4 噬菌体 DNA 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 第28-29页 |
2.2.5 裂解率测定 | 第29页 |
2.2.6 最佳感染复数(MOI)的测定 | 第29-30页 |
2.2.7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30-31页 |
2.2.8 吸收率测定 | 第31页 |
2.2.9 噬菌体蛋白 SDS-PAGE 分析 | 第31-33页 |
2.2.10 噬菌体 pH 及温度稳定性测定 | 第33-34页 |
2.2.11 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 | 第34页 |
2.3 结果 | 第34-47页 |
2.3.1 铜绿假单胞菌 16S rRNA 鉴定 | 第34-35页 |
2.3.2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滴度测定 | 第35-37页 |
2.3.3 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37-39页 |
2.3.4 噬菌体核酸提取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 第39-40页 |
2.3.5 裂解率测定 | 第40-41页 |
2.3.6 最佳感染复数(MOI)的测定 | 第41-42页 |
2.3.7 一步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2.3.8 吸收率测定 | 第42-43页 |
2.3.9 噬菌体蛋白 SDS-PAGE 分析 | 第43-44页 |
2.3.10 噬菌体 PH 及温度稳定性测定 | 第44-46页 |
2.2.11 噬菌体全基因组测序初步分析 | 第46-47页 |
2.4 讨论 | 第47-51页 |
第三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作者简介在校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