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第一节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 第10-13页 |
1.1.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物理性质的起源以及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1.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3-23页 |
1.2.1 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液相合成) | 第14-16页 |
1.2.2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 | 第16-20页 |
1.2.3 非传统的制备方法 | 第20-23页 |
第三节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3-32页 |
1.3.1 传感检测 | 第23-27页 |
1.3.2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7-31页 |
1.3.3 催化 | 第31页 |
1.3.4 显示 | 第31-32页 |
第四节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 第32-34页 |
第二章 金纳米粒子修饰的显色背底及其衬度的提高 | 第34-53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3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2.2.2 ITO 背底和玻璃背底的处理和修饰 | 第35页 |
2.2.3 金纳米溶胶的制备 | 第35页 |
2.2.4 背底上金纳米结构的构筑 | 第35-36页 |
2.2.5 修饰金纳米粒子后的背底的热处理 | 第36页 |
2.2.6 表征仪器 | 第36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2.3.1 金纳米溶胶的合成 | 第36-37页 |
2.3.2 ITO 玻璃上修饰金纳米粒子时沉积时间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3 加热处理对 ITO 玻璃上金纳米结构、电阻以及 ITO 玻璃色纯度变化的影响 | 第39-42页 |
2.3.4 不同 pH 和离子强度对背底表面金纳米粒子自组装的影响 | 第42-46页 |
2.3.5 加热处理对玻璃背底上金纳米结构及其色纯度和衬度的影响 | 第46-5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高分散性金纳米粒子移动显色剂的合成 | 第53-7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3.2.2 纳米粒子溶胶的合成 | 第54页 |
3.2.3 纳米粒子在不同溶剂中的分散性考察 | 第54-55页 |
3.2.4 表征仪器 | 第55页 |
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 | 第55-73页 |
3.3.1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为配体的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55-68页 |
3.3.2 小分子为配体的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68-69页 |
3.3.3 纳米粒子的提纯 | 第69-70页 |
3.3.4 溶剂的选择及纳米粒子在其中的分散性 | 第70-73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5页 |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