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私募股权投资(PE)业务比较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2.1 商业银行开展 PE 业务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1.2.2 商业银行 PE 业务的运营模式 | 第15-16页 |
1.2.3 商业银行 PE 业务的风险及防控 | 第16-17页 |
1.2.4 商业银行 PE 业务的监管 | 第17-18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4.1 本文的创新 | 第18-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私募股权基金和商业银行 | 第20-35页 |
2.1 私募股权基金(PE) | 第20-31页 |
2.1.1 PE 的历史沿革 | 第20-26页 |
2.1.2 PE 的组织形式 | 第26-28页 |
2.1.3 PE 的运作模式 | 第28-31页 |
2.2 商业银行开展 PE 业务的必要性 | 第31-33页 |
2.2.1 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 | 第31-32页 |
2.2.2 核心竞争力非利息收入 | 第32-33页 |
2.3 商业银行开展 PE 业务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2.4 商业银行开展 PE 业务的优势 | 第34-35页 |
第3章 中美商业银行 PE 业务投融资现状 | 第35-46页 |
3.1 美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投融资现状 | 第35-40页 |
3.1.1 美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发展史 | 第35-36页 |
3.1.2 美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现状 | 第36-40页 |
3.2 中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投融资现状 | 第40-44页 |
3.2.1 中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发展史 | 第40-41页 |
3.2.2 中国商业银行介入 PE 情况 | 第41-42页 |
3.2.3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 PE 业务现状 | 第42-44页 |
3.3 中美商业银行 PE 业务总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中美商业银行 PE 业务模式比较 | 第46-60页 |
4.1 美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模式 | 第46-51页 |
4.1.1 SBIC 模式(小企业投资公司模式) | 第46-47页 |
4.1.2 SVB 模式(硅谷银行模式) | 第47-48页 |
4.1.3 常规模式 | 第48-51页 |
4.2 中国商业银行 PE 业务模式 | 第51-58页 |
4.2.1 政策性银行允许开展 PE 直投业务 | 第51页 |
4.2.2 海外设立附属公司进行 PE 直投业务 | 第51-53页 |
4.2.3 控股信托或期权贷款 | 第53-55页 |
4.2.4 中间业务 | 第55-58页 |
4.3 中美商业银行 PE 业务模式比较 | 第58-60页 |
第5章 建议 | 第60-64页 |
5.1 对商业银行 PE 业务模式的建议 | 第60-61页 |
5.1.1 拓宽传统 PE 的募资形式 | 第60页 |
5.1.2 投资决策的选择 | 第60-61页 |
5.1.3 建立社交网络 | 第61页 |
5.1.4 创新业务种类 | 第61页 |
5.2 对政府的建议 | 第61-64页 |
5.2.1 设立专门的审核和监管机构 | 第62页 |
5.2.2 完善 PE 退出机制 | 第62-63页 |
5.2.3 建立股权投资保险制度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