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仪陇县林业生态区划与林业生态产业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0页
    2.1 生态区划的概念第11-14页
    2.2 我国生态区划的研究与实践第14-17页
    2.3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及林业生态区划研究第17-20页
        2.3.1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研究第17-18页
        2.3.2 林业生态区划与森林区划第18-20页
3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0-21页
    3.1 研究的目意义第20页
    3.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4 研究区概况第21-24页
    4.1 自然地理概况第21-22页
        4.1.1 地理位置第21页
        4.1.2 地形地貌第21-22页
        4.1.3 气候第22页
        4.1.4 土壤第22页
    4.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第22-23页
        4.2.1 人口及分布第22页
        4.2.2 社会经济发展第22-23页
        4.2.3 交通条件第23页
    4.3 生态资源状况第23-24页
        4.3.1 矿产资源第23页
        4.3.2 水资源第23页
        4.3.3 土地资源第23-24页
        4.3.4 植被资源第24页
        4.3.5 旅游资源第24页
5 森林资源及林业产业现状评价第24-36页
    5.1 林地资源现状第24-27页
        5.1.1 林业用地按地类划分第25-26页
        5.1.2 林业用地按林种划分第26页
        5.1.3 林业用地按权属划分第26页
        5.1.4 林业用地按保护等级划分第26-27页
    5.2 林木资源现状第27-29页
        5.2.1 森林的林龄结构和林种结构第27-28页
        5.2.2 林木资源的树种构成第28-29页
        5.2.3 森林起源构成第29页
    5.3 活立木蓄积第29-31页
        5.3.1 活立木蓄积按地类划分第29-30页
        5.3.2 活立木蓄积按林分龄组划分第30-31页
        5.3.4 活立木蓄积按优势树种划分第31页
    5.4 森林覆盖率第31页
    5.5 仪陇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第31-34页
        5.5.1 木材、竹材产业第31页
        5.5.2 林业经济第31-33页
        5.5.3 林业生态旅游第33-34页
    5.6 林业生态建设第34页
        5.6.1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第34页
        5.6.2 退耕还林工程第34页
    5.7 存在问题第34-36页
        5.7.1 林地资源数量有限,森林覆盖率低第34-35页
        5.7.2 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第35页
        5.7.3 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及保障能力不强第35页
        5.7.4 林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发展混乱第35-36页
6 林业生态区划第36-41页
    6.1 区划的原则第36-37页
        6.1.1 遵循自然规律,客观性原则第36页
        6.1.2 体现生态优先原则第36-37页
        6.1.3 要素主导性原则第37页
        6.1.4 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第37页
        6.1.5 区域共轭性原则第37页
        6.1.6 可持续发展原则第37页
        6.1.7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第37页
    6.2 区划指标第37-39页
        6.2.1 生态因子第38页
        6.2.2 社会经济因子第38-39页
    6.3 区划方法第39页
    6.4 分区结果第39-41页
7 功能区生态产业发展研究第41-61页
    7.1 东南部深丘低山防护林用材林功能区第41-46页
        7.1.1 功能区范围第41页
        7.1.2 功能区概况第41-44页
        7.1.3 分区依据第44页
        7.1.4 林业发展现状第44页
        7.1.5 林业生态规划第44-46页
    7.2 琳琅山—柏杨湖—思德水库林业生态旅游功能区第46-49页
        7.2.1 功能区范围第46页
        7.2.2 功能区概况第46-47页
        7.2.3 分区依据第47-48页
        7.2.4 林业发展现状第48页
        7.2.5 林业生态规划第48-49页
    7.3 中部农林复合及林业经济功能区第49-54页
        7.3.1 功能区范围第49-50页
        7.3.2 功能区概况第50-53页
        7.3.3 分区依据第53页
        7.3.4 林业发展现状第53页
        7.3.5 林业生态规划第53-54页
    7.4 西北部低山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防护林功能区第54-59页
        7.4.1 功能区范围第54-55页
        7.4.2 功能区概况第55-58页
        7.4.3 分区依据第58页
        7.4.4 林业发展现状第58页
        7.4.5 林业生态规划第58-59页
    7.5 陵江沿岸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林功能区第59-61页
        7.5.1 功能区范围第59页
        7.5.2 功能区概况第59-60页
        7.5.3 分区依据第60页
        7.5.4 林业发展现状第60页
        7.5.5 林业生态规划第60-61页
8 发展对策与建议第61-64页
    8.1 切实增强生态观念,高度重视林业发展第62页
    8.2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明确生态建设目标第62页
    8.3 挖掘发展潜力,创新发展模式第62-63页
        8.3.1 增加森林面积,做好资源储备第62页
        8.3.2 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补助政策第62-63页
        8.3.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第63页
    8.4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地产权流转第63页
    8.5 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区域发展特色第63页
    8.6 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发展高效林业第63-64页
9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风险客户识别技术的预警建模及实现
下一篇:Windows设备驱动漏洞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