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论文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评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技术社会形态"的思想探源第11-23页
 第一节 "技术"内涵的初探第11-13页
  (一) 马克思视野中的"技术"概念第11-12页
  (二) "技术"的本质特征第12-13页
 第二节 主要技术社会形态思潮评述第13-23页
  (一) "技术社会形态"与"技术决定论"的辨析第13-14页
  (二) 西方主要技术社会形态理论第14-20页
   1、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第15-16页
   2、沃尔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第16-19页
   3、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第19-20页
  (三) 国内学者的技术社会形态理论概述第20-23页
第二章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解析第23-29页
 第一节 托夫勒的技术浪潮论第23-26页
  (一) "第三次浪潮"的思想内涵第23-24页
  (二) 以技术决定论为核心的科技乐观主义价值取向第24-26页
 第二节 托夫勒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颠覆性重构第26-29页
  (一) 从马克思主义到非马克思主义第26-27页
  (二) "知识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第27-29页
第三章 对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批判第29-40页
 第一节 社会形态理论根本分歧第29-32页
  (一) 划分社会形态的区别:生产力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第29-30页
  (二) 两种制度的"趋同"导源于技术决定论第30-32页
 第二节 社会发展动因的差异第32-35页
  (一) 唯物主义的历史一元论与"历史多元论"第32-34页
  (二) "技术革命"改变社会制度第34-35页
 第二节 社会发展规律问题分析第35-40页
  (一) "偶因论"与唯物史观的对立第35-37页
  (二) 社会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第37-40页
第四章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理论得失第40-48页
 第一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理论意义第40-42页
  (一) 补充和丰富了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第40-41页
  (二) 多元文化的共存第41-42页
 第二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实践意义第42-45页
  (一) 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矛盾第42-44页
  (二) 提供了科技信息和新的发展战略第44-45页
 第三节 托夫勒"技术社会形态论"的局限性第45-48页
结语第48-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拟交往与人的发展
下一篇:论张东荪人生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