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光谱学论文

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法测量CO痕量气体成分的探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气体浓度检测方法概述第8-12页
        1.2.1 气相色谱法第9页
        1.2.2 电学气体传感器法第9-10页
        1.2.3 光学式气体浓度检测法第10-11页
        1.2.4 光腔衰荡光谱法第11-12页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2-15页
        1.3.1 光腔衰荡光谱法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2 光腔衰荡光谱法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5-16页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5页
        1.4.2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5-16页
第二章 光腔衰荡光谱法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研究第16-25页
    2.1 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第16-21页
        2.1.1 光子的选择吸收定律第16-18页
        2.1.2 测量的基本原理第18-21页
    2.2 实验装置介绍第21-23页
    2.3 实验系统的性能测试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光腔衰荡光谱法测量CO分子吸收光谱第25-44页
    3.1 采用光腔衰荡光谱法测量CO的吸收谱线第25-28页
    3.2 分子吸收谱线展宽的因素第28-33页
        3.2.1 自然加宽第29-30页
        3.2.2 多普勒展宽— Gaussian线形第30-33页
    3.3 吸收谱线的不同分子线形分析第33-38页
        3.3.1 Voigt线形第33-35页
        3.3.2 pCqSDNGP线形第35-38页
    3.4 利用不同分子线形对CO吸收光谱拟合分析第38-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光腔衰荡光谱法测量CO实际浓度及不确定度分析第44-56页
    4.1 痕量气体浓度的计算方法第44-49页
    4.2 CO实际测量浓度及不确定度分析第49-55页
        4.2.1 200 ppmCO浓度分析第49-51页
        4.2.2 20 ppmCO浓度分析第51-54页
        4.2.3 测量浓度不确定度的分析第54页
        4.2.4 实际测量值与天平称重法的比较第54-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
下一篇:小麦蛋白质含量近红外无损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