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怒族日常生活研究--以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为例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论文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8-20页 |
一、文献资料法 | 第18页 |
二、民族志方法论 | 第18-20页 |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一、日常生活 | 第20页 |
二、电视文化 | 第20-22页 |
第一章 独特的怒族村庄老姆登村 | 第22-26页 |
第一节 调查地概况 | 第22-24页 |
第二节 老姆登村电视使用情况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电视媒介与老姆登村生活 | 第26-38页 |
第一节 老姆登村的日常生活 | 第26-30页 |
一、老姆登村怒族群体日常生活 | 第26-28页 |
二、老姆登村群体仪式性生活 | 第28-30页 |
第二节 老姆登村个体村民日常生活 | 第30-33页 |
一、豌豆粉老板娘的一天 | 第30-31页 |
二、老姆登FYL的一天 | 第31-32页 |
三、老姆登HFL的一天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电视与老姆登村的互动 | 第33-38页 |
一、电视与其它媒介 | 第33-35页 |
二、电视与家庭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 第35-36页 |
三、老姆登村民透过电视与外界的互动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电视与老姆登生活的互动分析 | 第38-47页 |
第一节 老姆登村电视接触与年龄、性别、节目语言 | 第38-43页 |
一、家庭收看模式分析 | 第39-41页 |
二、电视收看性别差异分析 | 第41-42页 |
三、节目不同语言的接收情况 | 第42-43页 |
第二节 老姆登村电视节目内容接触 | 第43-47页 |
一、新闻节目的接触 | 第44-45页 |
二、综艺类、专题类节目接触 | 第45-46页 |
三、电视剧、电影接触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电视对老姆登村生活的的影响 | 第47-60页 |
第一节 生活伴侣:中老年人的娱乐工具 | 第47-49页 |
一、电视是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者 | 第47-48页 |
二、电视转变着中老年人的传统观念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成长伙伴:未成年人的认知源泉 | 第49-51页 |
一、未成年人通过电视增长见识 | 第49-50页 |
二、电视造成未成年人心理社会化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媒介不孤立:青年人手机与电视的挣扎 | 第51-54页 |
一、电视使用之初——学习农业知识 | 第51-53页 |
二、网络的出现——连接外界的端口 | 第53-54页 |
三、手机的普及——利用网络维权 | 第54页 |
第四节 集体记忆:重大事件的追溯源泉 | 第54-56页 |
一、大众媒介对集体记忆的建构 | 第54-55页 |
二、老姆登村村民特殊的集体记忆 | 第55-56页 |
第五节 传统与现代:怒族民族文化的继承创新 | 第56-60页 |
一、电视无处不在的乡村文化环境 | 第56页 |
二、电视成为老姆登乡村文化建构的重塑力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电视在老姆登生活实践中的现实思考 | 第60-67页 |
第一节 作为物的电视对老姆登村民的陪伴效用 | 第60-61页 |
一、电视为老姆登村民创造出了一个流动的社会空间 | 第60-61页 |
二、电视为老姆登村民提供新的安全来源 | 第61页 |
第二节 作为技术的电视在老姆登村的局限 | 第61-62页 |
第三节 作为媒介的电视在老姆登村的影响和建议 | 第62-67页 |
一、电视节目带来的“负能量” | 第62-64页 |
二、怒语电视节目的缺失 | 第64页 |
三、关于媒介传播的个人建议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