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干涉测量中的稳健相位解卷绕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1.2.1 无线电干涉测量技术 | 第11-13页 |
| 1.2.2 相位解卷绕 | 第13-14页 |
| 1.2.3 连线干涉测量系统(CEI) | 第14-16页 |
| 1.3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无线电干涉测量以及相位解卷绕原理 | 第18-34页 |
| 2.1 无线电干涉测量 | 第18-26页 |
| 2.1.1 无线电干涉测量原理 | 第19-22页 |
| 2.1.2 数学模型 | 第22-24页 |
| 2.1.3 信号处理 | 第24-26页 |
| 2.2 相位解卷绕 | 第26-33页 |
| 2.2.1 Itoh条件 | 第27-28页 |
| 2.2.2 一维相位解卷绕 | 第28-29页 |
| 2.2.3 二维相位解卷绕 | 第29-33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干涉测量实验 | 第34-48页 |
| 3.1 干涉测量实验条件 | 第34页 |
| 3.2 差分干涉测量原理 | 第34-36页 |
| 3.3 群时延辅助的相时延 | 第36-37页 |
| 3.4 长时差分干涉测量 | 第37-40页 |
| 3.5 短时差分干涉测量 | 第40-4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四章 干涉测量相位解卷绕 | 第48-62页 |
| 4.1 相位解卷绕的关键 | 第48-51页 |
| 4.2 低信噪比测量时连续干涉相位解卷绕 | 第51-59页 |
| 4.2.1 经典解卷绕 | 第52-53页 |
| 4.2.2 预测修正 | 第53-54页 |
| 4.2.3 基于相位跳变区划分的相位解卷绕 | 第54-58页 |
| 4.2.4 结果对比 | 第58-59页 |
| 4.3 差分干涉测量相位处理 | 第59-60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