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人造石油论文--合成石油论文

煤焦加氢制甲烷的CaO-Fe催化作用研究和热力学分析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53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2 煤制天然气技术简介第19-27页
        1.2.1 蒸汽-氧气法技术第19-22页
        1.2.2 煤催化气化技术第22-24页
        1.2.3 煤加氢气化技术第24-25页
        1.2.4 技术对比及应用概况第25-27页
    1.3 煤加氢气化的认识第27-40页
        1.3.1 热力学分析第27-28页
        1.3.2 温度和压力对煤加氢气化的影响第28-29页
        1.3.3 不同煤阶煤对加氢气化的影响第29-31页
        1.3.4 煤热解与煤加氢气化的关系第31-34页
        1.3.5 氧在煤加氢气化中的重要性第34-35页
        1.3.6 反应机理的研究第35-40页
    1.4 催化剂在煤加氢气化中的应用第40-49页
        1.4.1 催化剂的研究现状第41-48页
        1.4.2 催化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48-49页
    1.5 CaO应用于煤加氢气化的再思考第49-50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第50-53页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主要测试方法第53-59页
    2.1 实验原料第53-54页
        2.1.1 脱灰焦炭的制备第53页
        2.1.2 催化剂负载方式第53-54页
    2.2 加氢气化实验第54-56页
    2.3 样品表征第56-59页
        2.3.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第56页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56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56页
        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ICP-OES)第56-57页
        2.3.5 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SEM-EDX mapping)第57页
        2.3.6 堆密度测试第57-59页
第三章 CaO对煤焦加氢反应催化作用的研究第59-83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实验部分第59-64页
        3.2.1 实验原料第59-61页
        3.2.2 加氢气化实验第61页
        3.2.3 表征手段第61页
        3.2.4 XRD数据处理第61-6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4-81页
        3.3.1 温度对CaO催化作用的影响第65-68页
        3.3.2 负载量对CaO催化作用的影响第68-71页
        3.3.3 H_2分压对CaO催化作用的影响第71-73页
        3.3.4 不同含Ca化合物催化作用的考察第73-80页
        3.3.5 CaO、K_2O和NiO催化作用对比第80-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CaO-Fe协同催化作用第83-103页
    4.1 引言第83-84页
    4.2 实验部分第84-85页
        4.2.1 实验原料第84-85页
        4.2.2 加氢气化实验第85页
        4.2.3 表征手段第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100页
        4.3.1 Char1和Char2催化加氢气化的考察第85-88页
        4.3.2 黄铁矿对CaO催化作用的影响第88-93页
        4.3.3 单质Fe分散性和负载量对CaO-Fe催化作用的影响第93-100页
    4.4 本章小结第100-103页
第五章 CaO-Fe协同催化作用机理探索第103-127页
    5.1 引言第103-104页
    5.2 实验部分第104-105页
        5.2.1 实验原料第104页
        5.2.2 加氢气化实验第104-105页
        5.2.3 表征手段第10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5-125页
        5.3.1 CaO-Fe协同催化煤焦-H_2/D_2加氢气化第105-113页
        5.3.2 单一催化剂催化煤焦-H_2/D_2加氢气化第113-117页
        5.3.3 CO对煤焦催化加氢气化反应的影响第117-125页
    5.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六章 不同Ca化合物存在下BGL气化炉焦炭层甲烷生成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127-141页
    6.1 引言第127-128页
    6.2 模型建立第128-130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30-138页
        6.3.1 非催化条件下焦炭层气体平衡组成第130-132页
        6.3.2 含Ca化合物对焦炭层CH_4平衡组成的影响第132-134页
        6.3.3 不同温度和压力时Ca(OH)_2对焦炭层CH_4平衡组成的影响第134-136页
        6.3.4 未反应CO和H_2循环的考察第136-138页
    6.4 本章小结第138-14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1-145页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41-142页
    7.2 本工作的创新性第142-143页
    7.3 进一步工作建议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5页
附录第155-159页
    附录1 相同CaO、不同单质Fe负载量CH_4催化生成速率分峰结果第155-157页
    附录2 相同单质Fe、不同CaO负载量CH_4催化生成速率分峰结果第157-159页
致谢第159-161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1-163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63-165页
附件第165-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咪唑酯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8吸附金属离子的研究
下一篇:碳化钙生成的化学反应和传递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