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对尊严的社会表征研究--以黑龙江垦区X管局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1.3.1 社会表征理论 | 第12-14页 |
1.3.2 社会表征相关实证研究 | 第14-15页 |
1.3.3 “尊严”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3.4 老年人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第2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4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2.1 访谈对象的确定 | 第21页 |
2.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资料的处理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老年人对尊严表征的基耦 | 第24-31页 |
3.1 物质生活能有保障——尊严表征的基础 | 第24-25页 |
3.2 子女发展状况——尊严表征的核心 | 第25-27页 |
3.3 自我行为期待实现——尊严表征的提升 | 第27-28页 |
3.4 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尊严表征应有之意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老年人尊严表征形成的动态过程 | 第31-42页 |
4.1 老年人对尊严表征的锚定和具体化 | 第31-35页 |
4.1.1 尊严价值序列的锚定 | 第31-32页 |
4.1.2 尊严表征的具体化 | 第32-35页 |
4.2 交流与表征的形塑 | 第35-37页 |
4.2.1 群体交流与参照 | 第35-36页 |
4.2.2 大众传媒对尊严表征的塑造 | 第36-37页 |
4.3 表征通过生活实践而固化 | 第37-41页 |
4.4 小结:老年人尊严表征的获得路径 | 第41-42页 |
第5章 老年人对尊严表征获得原因探究 | 第42-50页 |
5.1 社会经济地位 | 第42-43页 |
5.2 年龄特征因素 | 第43-45页 |
5.3 时代精神烙印 | 第45-47页 |
5.4 地域精神内化 | 第47-4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0-54页 |
6.1 结语与讨论 | 第50-52页 |
6.2 本文的局限性 | 第52-53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