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预防医学、卫生学论文--妇幼卫生论文--儿童、少年卫生论文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框架研究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13-17页
研究目的第17页
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1.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第17-18页
        1.1 研究内容第17页
        1.2 抽样方法第17页
        1.3 调查方法第17-18页
        1.4 资料整理与分析第18页
    2.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框架研究第18-19页
        2.1 研究内容第18页
        2.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2.1 文献优选法第18页
            2.2.2 专家咨询法第18-19页
            2.2.3 数理统计方法第19页
    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20-23页
    1.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第20-21页
        1.1 统计描述第20页
        1.2 多水平模型第20-21页
    2.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框架研究第21-23页
        2.1 相关系数法第21页
        2.2 聚类分析法第21页
        2.3 CRITIC法第21-23页
质量控制第23-25页
    1. 设计阶段第23页
    2. 实施阶段第23页
    3. 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第23-25页
研究结果第25-44页
    第一部分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现状及差异分析第25-33页
        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第25页
        2. 儿童保健人员投入情况第25-26页
        3. 儿童保健设备投入情况第26-28页
        4. 儿童个体保健服务开展情况第28-29页
        5. 儿童群体保健服务情况第29-30页
        6. 儿童保健门诊设置情况第30-33页
    第二部分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第33-37页
        1. 零模型拟合第33页
        2. 儿童保健服务种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3-34页
        3. 儿童保健门诊设置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4-35页
        4. 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5-37页
    第三部分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框架研究第37-44页
        1. 文献研究及专家讨论结果第37-38页
        2. 数理统计方法筛选指标第38-42页
            2.1 相关系数法第38-40页
            2.2 聚类分析法第40-41页
            2.3 指标筛选结果第41-42页
        3. 评价指标赋权第42-43页
        4. 评价指标框架建立第43-44页
讨论第44-49页
    1. 健全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加强儿童保健门诊建设第44页
    2. 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能力差异第44-45页
    3. 增加业务用房和设备投入,加强儿童保健基本保障第45-46页
    4. 增加儿保人员数量和培训机会,重视儿童群体保健服务第46-47页
    5. 儿童保健评价指标框架的建立,及其与因素分析的关系第47-48页
    6. 本研究应用多水平模型的必要性第48-49页
结论第49-50页
创新性与局限性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附录第58-75页
    附录1 抽取的样本市/区/县名单第58-62页
    附录2 我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62-63页
    附录3 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调查表(部分)第63-66页
    附录4 相关系数法筛选指标结果第66-69页
    附录5 系统聚类法筛选指标结果第69-75页
综述第75-80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致谢第80-81页
个人简历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与毒力特征分析
下一篇: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感染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