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连铸工艺 | 第13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4 连铸过程铸还表面氧化铁皮形成特点 | 第14-16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8-32页 |
2.1 氧化铁皮生成原理 | 第18-19页 |
2.2 金属氧化的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2.3 金属高温氧化热力学及动力学 | 第21-23页 |
2.3.1 金属高温氧化热力学 | 第21-22页 |
2.3.2 金属高温氧化动力学 | 第22-23页 |
2.4 合金元素对铸坯氧化铁皮形成的影响 | 第23-25页 |
2.5 残余元素Cu等的富集行为的研究 | 第25-29页 |
2.5.1 残余元素的富集行为 | 第25-27页 |
2.5.2 残余元素在氧化铁皮层的富集对钢表面质量影响的研究 | 第27页 |
2.5.3 残余元素在连铸坯氧化铁皮层中的咬合机制 | 第27-29页 |
2.6 国内外关于氧化铁皮的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2.6.1 碳素钢氧化铁皮生成规律的研究 | 第29-30页 |
2.6.2 合金钢氧化铁皮生成规律的研究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连铸二冷区不同铸坯表面温度条件下氧化铁皮生成特性的高温实验研究 | 第32-50页 |
3.1 实验内容和目的 | 第32页 |
3.2 实验材料及实验装置 | 第32-34页 |
3.2.1 实验用连铸坯 | 第32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32-34页 |
3.3 高温氧化用连铸坯试样的准备 | 第34页 |
3.4 连铸二冷区温度条件下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生成实验 | 第34-35页 |
3.4.1 实验温度 | 第34页 |
3.4.2 实验气氛 | 第34页 |
3.4.3 氧化时间 | 第34页 |
3.4.4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3.5 连铸坯氧化试样的检测分析 | 第35页 |
3.5.1 检测试样的制备 | 第35页 |
3.5.2 氧化铁皮形貌及微观结构 | 第35页 |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3.6.1 不同钢种铸坯氧化铁皮生成动力学研究 | 第35-39页 |
3.6.2 连铸二冷区条件下典型钢种铸坯表面氧化铁皮表观形貌、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的研究 | 第39-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4章 连续冷却条件下连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生成特性及其对残余元素Cu富集行为的影响 | 第50-82页 |
4.1 实验用铸坯 | 第50页 |
4.2 连续冷却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生成实验 | 第50-51页 |
4.2.1 实验温度 | 第50页 |
4.2.2 实验气氛 | 第50-51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4.3 氧化试样的检测分析 | 第51页 |
4.3.1 检测试样的制备 | 第51页 |
4.3.2 氧化铁皮检测 | 第51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82页 |
4.4.1 56%H_2O-9%O_2-N_2气氛+空气中连续冷却氧化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微观结构及其与基体结合状态 | 第51-54页 |
4.4.2 56%H_2O-9%O_2-N_2气氛+空气中连续冷却氧化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层物相组成 | 第54-58页 |
4.4.3 56%H_2O-9%O_2-N_2气氛+空气中连续冷却氧化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生成对Cu富集影响 | 第58-63页 |
4.4.4 100%H_2O气氛+空气中连续冷却氧化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微观结构及其与基体结合状态 | 第63-66页 |
4.4.5 100%H_2O气氛+空气连续冷却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层物相组成 | 第66-68页 |
4.4.6 100%H_2O气氛+空气连续冷却条件下连铸坯氧化铁皮形成对Cu富集的影响 | 第68-77页 |
4.4.7 现场连铸条件下高铜海洋钢连铸坯氧化铁皮微观结构及铸坯中Cu的富集行为 | 第77-8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