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一、 引言 | 第11-20页 |
| (一) 选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 (三) 本文的写作框架、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 (四) 论文写作的重点、难点和可能的创新 | 第19-20页 |
| 二、 核心概念分析与相关理论述评 | 第20-32页 |
| (一) 核心概念分析 | 第20-26页 |
| (二) “脆弱性—能力”综合视角和县级区域群体性事件机理研究 | 第26-32页 |
| 三、 贵州瓮安“6·28”事件回顾 | 第32-39页 |
| (一) 事件的起源与导火索 | 第33-35页 |
| (二) 事态的恶化与政府应对 | 第35-37页 |
| (三) 事态的平息和善后 | 第37-39页 |
| 四、 瓮安县政府应急管理能力不强是群体性事件处置失败的主要原因 | 第39-50页 |
| (一) 瓮安县政府缺乏化解矛盾的能力,导致脆弱性不断增加 | 第40-43页 |
| (二) 瓮安县政府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 | 第43-44页 |
| (三) 瓮安县政府缺乏预警预控能力 | 第44-45页 |
| (四) 瓮安县政府缺乏谣言阻断与合理引导舆论的能力使事件性质转化 | 第45-47页 |
| (五) 瓮安县政府缺乏应急处置能力是冲突扩大升级的主要原因 | 第47-50页 |
| 五、 他山之石——发达国家及地区基层政府社会安全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50-57页 |
| (一) 美国基层政府社会安全治理的经验 | 第51-53页 |
| (二) 香港地区政府社会安全治理的经验 | 第53-55页 |
| (三) 发达国家及地区提升基层政府社会安全治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5-57页 |
| 六、 提升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对策思考 | 第57-73页 |
| (一) 提升我国县级政府的公信力是提高其应急管理能力的前提 | 第57-60页 |
| (二) 增强我国县级政府化解矛盾的前馈控制能力 | 第60-62页 |
| (三) 强化我国县级政府的预警预控能力 | 第62-65页 |
| (四) 提高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 | 第65-68页 |
| (五) 培养我国县级政府群体性事件的善后能力 | 第68-69页 |
| (六) 培育我国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公关能力 | 第69-73页 |
| 结语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