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植被生态水涵养模数遥感反演及生态水资源量计算--以岷江上游毛尔盖地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2-35页
    1.1 论文选题依据第12-15页
        1.1.1 生态水概念第12页
        1.1.2 选题背景第12-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30页
        1.2.1 水资源及生态水文研究进展第15-18页
        1.2.2 森林植被水循环研究进展第18-20页
        1.2.3 遥感反演研究进展第20-27页
        1.2.4 遥感信息提取研究进展第27-29页
        1.2.5 生态水相关研究进展第29-30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第30-34页
        1.3.1 研究内容第30-32页
        1.3.2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32-33页
        1.3.3 创新点及解决关键问题第33-34页
    1.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2章 数据获取与分析第35-4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5-36页
    2.2 数据获取第36-39页
        2.2.1 野外实测数据采集第37-39页
        2.2.2 遥感影像获取第39页
        2.2.3 其他辅助资料第39页
    2.3 实测光谱数据预处理第39-41页
        2.3.1 光谱数据校正第40页
        2.3.2 光谱数据平均第40-41页
        2.3.3 噪声剔除第41页
        2.3.4 平滑处理第41页
    2.4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第41-44页
        2.4.1 辐射定标第42页
        2.4.2 大气校正第42-43页
        2.4.3 几何校正第43页
        2.4.4 影像镶嵌第43-44页
        2.4.5 掩膜裁剪第44页
    2.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3章 光谱特征分析与提取第45-55页
    3.1 地物反射光谱测量理论第45-46页
    3.2 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第46-49页
        3.2.1 植被的光谱特征第46-47页
        3.2.2 土壤的光谱特征第47-48页
        3.2.3 水体和雪的光谱特征第48-49页
        3.2.4 居民地的光谱特征第49页
        3.2.5 裸岩的光谱特征第49页
    3.3 光谱特征分析第49-54页
        3.3.1 光谱微分第50-52页
        3.3.2 包络线去除第52-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植被类型信息提取第55-61页
    4.1 遥感图像光谱分析第55-56页
    4.2 信息提取波段选择第56页
    4.3 解译标志的建立第56-58页
    4.4 信息提取与分析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生态水信息指标主要参数模型反演第61-92页
    5.1 地表关键参量提取第61-74页
        5.1.1 植被指数第62-66页
        5.1.2 植被覆盖度第66-68页
        5.1.3 叶面积指数第68-71页
        5.1.4 地表温度第71-74页
    5.2 植被含水量模型反演第74-80页
        5.2.1 植被含水量表述第75页
        5.2.2 植被含水量反演方法第75-76页
        5.2.3 植被含水量模型建立第76-79页
        5.2.4 植被含水量遥感反演及分析第79-80页
    5.3 土壤含水量模型演第80-91页
        5.3.1 土壤含水量表述第80-81页
        5.3.2 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方法第81-84页
        5.3.3 土壤含水量模型建立第84-88页
        5.3.4 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及分析第88-91页
    5.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6章 生态水涵养模数模型反演及分析第92-98页
    6.1 生态水涵养模数遥感反演第92-94页
        6.1.1 生态水涵养模数概述及模型建立第92-93页
        6.1.2 生态水涵养模数遥感反演及分析第93-94页
    6.2 植被覆盖生态水统计与数据库建立第94-97页
        6.2.1 分植被类型生态水统计第94-95页
        6.2.2 分植被生态水储水量数据库第95-97页
    6.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结论与讨论第98-100页
    (一)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认识第98-99页
    (二)存在问题和展望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据驱动业务模式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孔隙—裂缝型储层预测方法研究